
东部战区发布抢滩利器高清画面
【东部战区发布抢滩利器高清画面】11月20日,东部战区发布05式两栖突击车高清画面。速度快——为登陆而生,可实施“超地平线登陆”能有效降低登陆舰艇遭敌方火力打击概率!精度高——全系统加持可在复杂战场条件下快速搜索、瞄准、打击目标!火力猛——多弹种赋能有效压制敌方滩头岸防火力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另据报道,随着战争形态迭代,无人力量正在悄然重塑战场规则,以更隐蔽、更灵活的姿态,助力登陆作战实现新的飞跃。东部战区发布的一段抢滩登陆演练视频引发全球军事观察者高度关注。画面中,无人机群如暗夜流星划破天际,四足机器狗群跃过舰舷障碍,05式两栖突击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极速冲滩——这场由“黄草岭英雄连”主导的实战化演练,首次系统性展示了中国军队“有人-无人协同”的立体化登陆作战体系,标志着两栖作战模式进入智能化新纪元。演练现场复刻了二战诺曼底登陆的极端场景:反坦克拒马、混凝土碉堡、交叉火力网构成的死亡地带,曾让盟军在奥马哈海滩付出近万名士兵伤亡的惨痛代价。而今,这场跨越八十年的时空对话中,中国军队用科技重构了战争逻辑。传统抢滩登陆,是战争中最残酷、最惨烈的场景之一。面对敌方严密的岸防体系,登陆方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但无人装备的集群式投入,彻底改变了这场“硬碰硬”的博弈。军事评论员魏东旭点出了关键:机器人军团将成为未来两栖作战的标配。从武装机器狗到无人突击车,这些装备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承担突击、侦察、破障甚至攻坚的主体。更关键的是,它们可以通过舰载无人机实现“点对点”精准投送,大幅提升突击速度、降低人员伤亡。这不仅是装备换代,更是作战思维的升维。当“钢铁洪流”进化为“智能集群”,战场节奏、兵力结构、指挥模式都将被重构。无人装备不惧伤亡、持续作战的特性,使得高强度、高风险的抢滩行动,具备了更强的可控性和更高的胜算。
05式两栖突击车的核心突破在于“超地平线登陆”战术的实战化应用。传统登陆作战中,登陆舰需抵近滩头释放兵力,极易成为敌方岸防火力的“活靶子”。而05式通过加装新型喷水推进装置,将海上航速提升至每小时40公里,配合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系统,可在距离滩头数公里外实施“水上跃进”。这种“先敌抵达、快速突击”的战术,使登陆舰得以停留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将兵力投送风险降低60%以上。
在东部战区发布的演练视频中,05式突击车群以楔形编队冲破浪涌,车体前部的防浪板如利刃劈开海面。当接近滩头时,车顶的105毫米线膛炮突然开火,精准摧毁3公里外的混凝土工事;与此同时,车载的30毫米机关炮与“红箭-12”反坦克导弹形成远近结合的火力网,为后续步兵登陆清扫障碍。这种“速度压制+火力覆盖”的组合拳,让传统登陆作战中“以血肉之躯换取滩头阵地”的悲壮场景成为历史。
05式突击车的革新不仅体现在硬件性能上,更在于其搭载的智能化作战系统。车体周身布置的毫米波雷达与光电探测装置,可实时构建360度战场态势图;车内配备的战术终端与北斗三代卫星通信系统,能与其他作战单元共享目标信息。在模拟登陆演练中,突击车群通过数据链接收无人机传回的敌方部署情报,自动规划最优突击路线,甚至能根据战场变化动态调整火力配置。
这种“感知-决策-打击”的闭环体系,使单辆突击车成为战场网络中的一个智能节点。军事专家魏东旭指出:“未来的两栖作战中,05式突击车将与无人侦察机、武装机器狗、轻型无人车形成‘有人-无人协同’体系。例如,突击车在突击过程中释放无人侦察机,后者发现隐藏火力点后,立即引导突击车或无人车实施精确打击。”这种作战模式的变革,将传统登陆作战的“平面突击”升级为“立体破袭”,显著提升作战效能。
05式突击车的火力系统堪称“移动武器库”。其105毫米线膛炮可发射穿甲弹、高爆弹、激光制导炮弹等多种弹药,既能摧毁敌方装甲车辆,也能对混凝土工事实施精准打击;车顶的遥控武器站配备30毫米机关炮与“红箭-12”反坦克导弹,可应对低空目标与重装甲威胁;车体两侧的烟幕弹发射器与激光干扰装置,则能有效对抗敌方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在东部战区发布的火力打击视频中,05式突击车群展示了令人震撼的“饱和攻击”能力:面对模拟敌方滩头阵地,首辆突击车发射激光制导炮弹摧毁指挥所,第二辆发射穿甲弹击穿永备工事,第三辆则用高爆弹覆盖步兵集结地。与此同时,车载无人机升空,对逃窜之敌实施“追击打击”。这种“远中近结合、空地一体化”的火力配置,使05式突击车成为滩头作战的“规则改变者”。
仿生四足机器狗成为破局关键。这款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主研发的70公斤级装备,搭载双激光雷达与5个环视相机,形成360度无死角感知网络。其头部配备的红外热成像仪,能在浓烟或暗夜环境中精准锁定混凝土工事内的机枪手。演练中,当“东侧碉堡有活动目标”的急报传来,两台机器狗立即调整阵型:一台直立发射60毫米自动榴弹压制火力,另一台迂回至侧翼投放烟幕弹,士兵则借掩护推进,最终实现零伤亡突破。
无人机与无人艇的立体配合同样惊艳。在登陆舰距滩头500米时,侦察无人机已加速爬升至300米高空,通过AI图像识别系统标记出12个火力点坐标;与此同时,3艘无人破障艇以“品”字形编队冲向雷区,利用定向爆破清除反坦克三角锥;空中,垂直起降无人机则向后续登陆部队实时传输战场态势图。这种“空中压制-水面清障-地面突击”的三维联动,将传统登陆作战中“步兵冲锋踩雷”的高风险环节,转化为可精确计算的智能流程。
军事分析家指出,这场演练的核心突破不在于单一装备的性能跃升,而在于作战理念的范式转换。传统两栖作战依赖“吨位与火力”的物理碾压,而新型登陆模式则构建起“数据-算法-装备”的智能闭环。
05式两栖突击车的服役,仅是中国军队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根据东部战区披露的信息,未来两栖作战力量将构建“无人化、智能化、体系化”的新格局:武装机器狗将替代士兵执行排雷、侦察等高危任务;轻型无人车可搭载重火力实施快速突击;两栖攻击舰将成为“机器人陆战队”的母港,通过垂直起降无人机实现500公里半径内的快速投送。
这种变革背后,是中国军队对战争形态演进的深刻洞察。当无人装备开始主导战场规则时,战争的胜负将不再取决于兵力规模,而在于技术代差与体系优势。05式突击车的亮相,正是中国军队在这场变革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一款装备的升级,更是一个国家军事思维从“规模制胜”向“质量制胜”转型的生动注脚。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从诺曼底登陆的血肉横飞到今日05式突击车的智能突击,人类对战争规则的探索从未停歇。而中国军队的选择,为这场探索注入新的内涵:当科技与勇气交融,当智慧与担当相遇,装备的升级终将服务于和平的守护。这,或许就是05式两栖突击车给予时代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