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昕:对不起家庭和同事
【许昕:对不起家庭和同事】11月21日消息,许昕在全运会男团决赛后公开致歉,坦言备战期间对家庭和同事的亏欠。上海队1-3不敌北京队,许昕在男双、男单两场比赛中均告负。 许昕坦言:“有了家庭、孩子,自己就要去当好一个父亲、要去尽责。去真的备战全运会时,其实在家庭、事业上都有些冲击,我觉得也有点对不起家庭和我公司的同事。下班了回去,我要开始工作了。”并表示,“虽然我一直说我年龄大、年龄大,但是旁边还有个马龙,比我更大。我觉得除了马龙,应该没有人在这个年纪比我强了,我觉得这个还是要有自信的。当然,没有马龙强,这说出去不丢人。”他吐露这番话语时,带着运动员独有的那份直率与坦诚,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不容置疑的物理定律,自然而流畅。在许昕的职业生涯里,马龙宛如一盏始终高悬在前方的明灯,清晰可见,却又始终隔着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这种与马龙的比较,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既如沉重的巨石,化作无形的压力,又似精准的罗盘,成为他前行的坐标。
然而,许昕的独特之处便在于,他从不刻意回避这种比较,反而能将其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清醒且坚定的自信。从国家队中那个被大家亲切称为“人民艺术家”的选手,到如今身兼运动员与企业职员双重身份,许昕在多个角色之间自如地穿梭转换。他坦言对同事心怀愧疚,只因在备战赛事的关键时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这份歉疚之情,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职业运动员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他们早已不再仅仅是赛场上挥舞球拍的个体,更是社会庞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在各个角色之间艰难地平衡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许昕的这份歉疚,是一个成熟男人在多重身份交织下的真实挣扎与内心写照;而他与马龙之间的故事,无疑是竞技体育领域中最动人心弦的篇章。他们既是对手,在赛场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更是彼此职业生涯的见证者,一路相伴,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在追求极致的漫漫长路上,许昕或许永远无法真正追上那个名为马龙的卓越身影,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照亮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那片球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时光流转至2025年全运会乒乓球赛场,35岁的许昕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以一场场“不按常规出牌”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纷纷惊呼:“这哪里是紧张激烈的比赛?分明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乒乓艺术展览!”从男双首秀中展现出的“暴力美学”,那凌厉的攻势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对手;到男单八强赛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极限拉扯”,双方你来我往,每一个球都扣人心弦;再到男团赛场上惊艳全场的“背后击球”名场面,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这位被球迷们誉为国乒“金左手”的选手,用自己超凡的实力与无限的创意,将竞技体育的热血激情与艺术表演的灵动飘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
11月14日,许昕终于迎来了全运会的首场战役。作为上海队男团的“定海神针”,他与搭档周恺(三号主力)一同迎战江苏组合曹彦涛/陈亚轩。这场在外界看来实力差距较为明显的对决,却因为许昕的“艺术化操作”而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首局比赛,当比分6 - 11落后时,许昕突然使出了他的标志性绝技——“背后击球”。只见那球如同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带着耀眼的光芒擦网而过,直接打得对手措手不及,瞬间懵在了原地。第二局比赛,当比分来到9 - 7领先时,他又以一记令人惊叹的360°转身回球,那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现场解说员都忍不住惊呼:“这球简直是突破了物理定律,太不可思议了!”最终,许昕/周恺组合以3 - 1的绝对优势轻松拿下首盘比赛,为上海队锁定胜局立下了汗马功劳。网友们纷纷调侃道:“许昕打球,对手连表情管理的时间都没有,只能一脸懵圈地看着球飞来飞去!”
11月16日,男单赛场迎来一场“艺术与力量的碰撞”。许昕对阵周雨,两人从发球到相持,每一板都充满戏剧性:许昕的直拍快攻如刀光剑影,周雨的横拍弧圈则似重锤出击。第三局局点时刻,许昕突然退至远台,用一记“海底捞月”救起濒死球,随后反手暴冲得分,引得全场沸腾。最终,许昕以4-2晋级八强,赛后他自嘲:“这球是基本功不足的无奈创新。”但国际乒联解说却盛赞:“许昕把乒乓球打成了行为艺术!”
11月18日的男团1/4决赛,许昕再次成为焦点。首盘男双,他与周恺配合默契,用一记“背后击球+胯下击球”的组合技,直接打崩对手心态;第三盘单打,面对江苏队陈亚轩,他更是在局点时刻上演“极限拉扯”——连续五板远台对拉后,突然变线得分,让对手跪地叹服。赛后,上海队教练笑称:“许昕的球,我们自己人都猜不透!”
许昕的“艺术”标签,早已超越技术范畴。网友总结三大理由,句句戳中笑点!第一,“对手沦为背景板”的表演欲!当其他选手专注赢球时,许昕却在思考“如何赢得更帅”。他的背后击球、海底捞月、360°转身回球,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每一步都暗藏战术。例如,2025年与马龙的单打决赛中,他曾在局点时刻突然使用背后击球,不仅得分,更击溃马龙心理防线,导致其后续连续三次模仿失败,最终0-4落败。网友戏称:“许昕打球,对手连剧本都跟不上!”
第二,“快乐乒乓”的代言人。许昕的赛场从不缺乏笑声。2025年4月,他与马龙在校园活动中合演“背后击球+胯下击球”花式组合,被网友封为“国乒喜剧人”。他甚至将“背后击球”注册为商标,并设计成个人体育公司的Logo,自嘲道:“打球赚的钱,可能不够付动作专利费!”
第三,“技术与耍帅齐飞”的硬实力。许昕的“艺术”从不是花拳绣腿。作为世界乒坛罕见的左手直拍选手,他的正手弧圈球势大力沉,反手快攻犀利无比。2025年全运会男团赛场,他单打胜率高达100%,双打搭档周恺的胜率也超80%。网友评价:“许昕用实力证明,艺术家的底气,是赢球!”
从伦敦到东京,从奥运冠军到“人民艺术家”,许昕的职业生涯始终充满惊喜。2025年全运会,他再次用行动诠释:竞技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那份“把简单动作做到极致,把常规比赛打成表演”的松弛与热爱。正如网友所说:“看许昕打球,就像在欣赏一场魔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他会用哪种方式征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