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20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AI下棋机器人、四肢联动训练车、居家安老活动监测器⋯⋯一系列前沿乐龄科技产品,本周在香港会展中心亮相,展现未来安老的新模式。

资料图为长者途经深水埗。香港中通社图片
香港正步入“超高龄社会”,官方数据显示,去年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比例升至23.9%,即接近每4个港人便有1名长者;预计到2043年,每3名港人有多于1人是长者,对社会经济、医疗系统和安老服务带来考验。特区政府今年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推进乐龄科技发展是重要一环。
“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20日起一连四天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由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办,展出近千款来自香港、内地和全球各地的乐龄科技产品。
记者现场所见,产品涵盖健康监测及护理、遥距医疗、智能管理、跌倒侦测及康复训练等范畴。乐龄科技的普及,一般面临产品价格高昂的问题,但展会上大部分产品都提供月租计划,让一般家庭可以相宜的价格获得服务。
比如MaxiSense的家居活动追踪系统,月费约300港元,透过日常活动监测、健康风险警示支援居家安老,当长时间监测不到长者活动时,后台人员会向照顾者或社福机构传送警报,亦会监测屋内的温度或漏水风险。负责人梁先生对记者表示,公司与电讯商和本地社福机构合作,初步有50位高危长者正在使用,未来希望结合人工智能后台,并把产品推广给更多家庭,将价格打下来。
丰作有限公司代理来自内地、台湾地区的多款辅助行动装置,已在香港逾十家医院、特殊学校应用,下一步拓展至院舍。负责人梁先生对记者说,因产品普遍单价较贵,介乎5万至100万港元,一般机构会选择月租,但业界普遍反应很积极,相信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可以实现普及化。
特区政府在2018年和2023年分别拨款10亿港元至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截至去年8月,已资助约2000个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购置或租用超过21000件乐龄科技产品,包括智慧健康监测设备、机器人辅助照护系统等,提升长者生活质素,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当乐龄科技变成必需品,高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当天在活动上致辞指,香港有170万名老人,也有几十万名残疾人士,在香港受欢迎的产品,相信同样可以在东南亚,甚至欧美华人社区落地。香港可扮演连接内地与海外市场的枢纽,将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乐龄科技产品,通过香港平台推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