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医院”西院区今起停诊 自2024年7月16日开诊至停诊,存续不足一年半!
创始人
2025-11-20 17:06:21
0

“亚洲最大医院”西院区今起停诊

  【“亚洲最大医院”西院区今起停诊】11月20日零时,郑州市中原区朱屯路北、化肥东路西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区正式停止诊疗服务。这座占地56.02亩、建筑面积8.61万平方米的医疗延伸点,自2024年7月16日开诊至停诊,存续不足一年半。这场被业界称为“医疗航母瘦身”的变革,不仅标志着郑大一附院从“一院五区”向“一院三区”的战略收缩,更折射出中国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深层转型。西院区的诞生曾承载着多重使命。作为郑大一附院“一院五区”格局的最后一块拼图,其定位为“大门诊、小病房、强急救”的综合诊疗院区,开设15个病区共600张床位,涵盖急诊科、康复科、妇产科等20余个临床科室。时任院长姜勇曾宣称,西院区将“有效纾解河医院区就诊压力,结束郑州西部县市区无省级高水平医院的历史”。数据显示,该院区开诊首月日均门诊量突破2000人次,手术量达300台,确实缓解了主院区的资源紧张。然而,这场扩张实验很快遭遇现实挑战。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到2025年末,公立医院分院区数量不得超过3个,总床位数需控制在2020年末主院区编制床位数的80%以内。郑大一附院此时床位总数已突破1.2万张,远超政策红线。与此同时,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下,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向基层分流,导致超大型医院床位使用率下降——2024年全国三级医院平均床位使用率降至82%,较疫情前下降近10个百分点。“西院区的停诊不是偶然,而是政策倒逼与市场变化的双重结果。”医疗政策专家指出,“当DRG/DIP付费机制将医保支出与诊疗质量挂钩,盲目扩张带来的空置床位反而成为运营负担。”根据郑大一附院内部改革方案,西院区将全面取消医疗功能,转型为医学研究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这一调整暗合国家“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推动5G+医疗健康应用”的要求,与上海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逻辑一脉相承。

  “西院区将聚焦智慧医疗示范中心建设。”郑大一附院副院长透露,院区已投入1.2亿元用于5G远程诊疗系统、AI辅助诊断平台等智能化改造,未来将承担国家医学攻关项目和临床研究任务。这种从临床服务向科研创新的功能转换,标志着大型公立医院在国家医学创新体系中的重新定位。

  但转型并非无代价。西院区600名医护人员面临分流,其中30%需通过二次竞岗调整至其他院区。“我们理解改革必要性,但突然的变动让不少年轻医生感到焦虑。”急诊科主治医师张磊坦言。为缓解人员压力,医院承诺提供为期6个月的过渡期补贴,并优先安排科研岗位晋升通道。

  对患者而言,停诊带来的不便同样显著。家住中原区的李女士原计划在西院区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如今不得不转诊至10公里外的河医院区。“虽然理解医院调整,但希望后续服务能更人性化。”她在患者交流群里写道。针对此类需求,郑大一附院开通了跨院区预约绿色通道,并安排专车接送行动不便患者。

  郑大一附院的瘦身并非孤例。北京协和医院近年将床位数从2200张缩减至1800张,华西医院将分院区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上海仁济医院则通过“学科集群”模式整合资源。这些调整背后,是公立医院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的集体觉醒。

  “过去‘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本质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产物。”专家指出,“当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超大型医院必须重新思考定位——是继续做‘大而全’的医疗综合体,还是成为‘强而精’的医学高峰?”

  这种转型已初见成效。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通过整合心脑血管、器官移植等专科,2025年上半年疑难重症手术量同比增长27%;东院区聚焦特需医疗,高端门诊收入占比提升至15%;南院区作为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在近期流感疫情中单日接诊量突破5000人次,有效分流了普通感染患者。

  站在西院区冷清的门诊大厅,曾参与筹建工作的护士长感慨万千:“这里承载过太多期待,现在虽然停诊,但转型后的价值可能更深远。”她的观点得到数据支撑:郑大一附院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科研收入同比增长41%,专利转化金额突破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这场变革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金字塔形”的医疗服务体系——顶端是少数国家医学中心攻克“卡脖子”技术,中部是区域医疗中心提供高水平专科服务,基层则是社区医院承担常见病诊疗。正如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王成增所言:“我们不再追求床位数量的世界第一,而是要打造医疗质量的世界标杆。”

  当夕阳为西院区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色,几名工人正在拆除“门诊部”的标识。不远处,河医院区的手术灯依然明亮,东院区的5G救护车呼啸而过,南院区的隔离病房里生命监测仪规律作响。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最大医院”的内涵——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对生命健康的守护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