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只旅日大熊猫即将回国 2026年2月租赁期结束返回中国!
创始人
2025-11-20 13:03:24
0

最后2只旅日大熊猫即将回国

  【最后2只旅日大熊猫即将回国】近日,日本最后两只大熊猫将于2026年2月租赁期结束返回中国,届时日本境内将暂时没有中国大熊猫。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洋指出,当前中日关系紧张可能导致中方不再向日本租赁新的大熊猫。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洋表示,日本到明年的大概2月份的时候中国大熊猫租赁期结束,到期之后,日本将面临着全国没有大熊猫的情况。当前这样一个紧张局势持续的话,我想中方也有可能从明年开始不再向日本租赁中国大熊猫了。目前,日本国内仅有2只大熊猫,分别为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晓晓”和“蕾蕾”。今年6月,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朝日电视台记者曾透露,明年2月东京上野动物园的两只大熊猫将回到中国,到那时日本全国将没有大熊猫。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大熊猫便成为两国民间情感的“特殊纽带”。1972年9月,中国政府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康康”和“兰兰”,这对黑白萌宠甫抵东京上野动物园,便引发万人空巷的盛况,首日参观人数突破1.8万,创下该园历史纪录。此后,“欢欢”“飞飞”“陵陵”等大熊猫相继赴日,成为几代日本民众的集体记忆。

  2017年,“晓晓”与“蕾蕾”的父母“比力”和“仙女”以科研合作形式赴日,次年诞下这对龙凤胎。作为中日合作繁育的成果,“晓晓”与“蕾蕾”的成长始终牵动两国人心。2023年,它们的姐姐“香香”归国时,日本民众凌晨三点排队送别,上野动物园周边商店推出“感谢香香”纪念商品,东京街头甚至出现“香香号”主题电车。如今,随着“晓晓”“蕾蕾”归期临近,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起“百日惜别打卡”活动,满屏皆是“谢谢你们带来的幸福”“愿中日友谊长存”的留言。

  熊猫外交的意义远不止于萌态可掬的形象。专家指出,大熊猫作为“和平使者”,在东日本大地震、新冠疫情等危机时刻,为日本民众提供了精神慰藉,成为灰暗时光里的“一束光”。2023年“香香”归国时,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希望‘香香’们不断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欢乐与友好。”这种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共鸣,正是熊猫外交的核心价值。

  然而,这场延续半个世纪的友好叙事,正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错误涉台言论蒙上阴影。2025年11月,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暗示将动用武力介入台海局势。此番言论不仅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更直接冲击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严正回应:“日方领导人的错误言论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恶化两国人员交流氛围。”日本政界内部亦出现反思声音。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批评高市“言辞越界,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严峻局面”;前首相小泽一郎更警告,此类言论可能引发“国家危机”,令日本经济蒙受损失。

  高市早苗的极端右翼立场,与其政治底色密不可分。自上任以来,她多次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包括安排“台独”分子领受日本皇室勋章、以武力威胁为“台独”势力张目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蔡亮分析,高市此举旨在通过打“台湾牌”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但这种“玩火”行为必将付出代价。

  面对日方挑衅,中方展现出坚定立场与战略定力。一方面,通过暂停中日联合舆论调查、延期北京-东京论坛等举措,传递明确信号:中日关系改善的前提是日方纠正错误言行。另一方面,中方始终保持开放姿态,欢迎日本民众来华探望归国大熊猫。2023年“香香”归国时,外交部即表示“中日双方将继续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并邀请日本朋友“来中国看望‘香香’和她的伙伴们”。

  这种“原则与善意并存”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大熊猫作为濒危物种,其租借与合作研究需严格遵循国际公约与双边协议。陈洋教授指出,若中日紧张局势持续,中方暂停新熊猫租借是合理选择,这既是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也是对日方行为的必要警示。

  “晓晓”与“蕾蕾”的归期,不仅是大熊猫的迁徙,更是对中日关系的一次考验。历史经验表明,民间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从1972年大熊猫叩开外交大门,到如今数百万中日网友通过社交媒体互动,民心相通的力量从未褪色。

  然而,民间情感的维系需要政治基础的支撑。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不仅撕裂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共识,更伤害了那些珍视熊猫友谊的普通民众。正如日本网友所言:“熊猫带来的美好值得铭记,但友好的根基需要双方共同呵护。”若日方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踩踏红线,失去的不仅是大熊猫,更是两国人民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2026年2月之后,东京上野动物园的熊猫馆或将暂时空置,但中日关系的未来仍充满可能。历史告诉我们,合作共赢才是主流,对抗冲突没有赢家。当“晓晓”与“蕾蕾”在四川的山林中嬉戏时,我们期待中日两国能以智慧与诚意,为这段跨越山海的友谊续写新篇。毕竟,和平与友好,才是人类最珍贵的“国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