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钓白色鲟鱼吓得放生后致电公安
【小伙钓白色鲟鱼吓得放生后致电公安】江边垂钓的宁静午后,一条意外上钩的白色鲟鱼,让一名普通钓鱼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的选择,折射出长江生态保护的希望。“我钓到了一条从没见过的鱼,颜色很浅,可能是保护动物!” 电话那头,小伙子的声音紧张而急促。他接连拨通 3 个电话,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确认处理方式。2025 年 1 月 18 日,江西一名男子在江边钓鱼时,误钓到一条罕见的白色鲟鱼。经初步辨认,这条鱼疑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他立即将其放生,并主动致电公安机关报备。
2025 年 1 月 18 日,一个平常的冬日午后,江西一处江边,一位钓鱼爱好者像往常一样抛竿垂钓。水面泛起涟漪,鱼竿突然下沉 —— 有鱼上钩了!拉近一看,小伙子愣住了:这条鱼与他平时钓到的完全不同,身体呈罕见的浅色,形态奇特。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受保护鱼类。小心翼翼地取下鱼钩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把鱼放回了江中。
放生之后,小伙子心里仍不踏实。他掏出手机,连续拨打了 3 个电话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我钓到了一条奇怪的鱼,已经放生了,但觉得应该向你们报告。” 他在电话中如实描述了鱼的特征,并确认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这种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并非凭空而来。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公众对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显著提高。
小伙子遇到的白色鲟鱼,很可能是长江鲟或中华鲟,两者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鲟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已存在约 1.5 亿年,与恐龙同时期。然而,被称为 “中国淡水鱼之王” 的白鲟,已于 2022 年 7 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灭绝。目前,长江鲟也在 2022 年被宣布为野外灭绝。专家危起伟痛心地说:“若研究了一辈子的鱼消失不见,于心不安啊!”
面对鲟鱼的生存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为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提供了契机。一位长江生态保护专家表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有目共睹,水生生物多样性正持续恢复。” 公安机关也积极开展专项行动。2025 年 8 月,公安部部署开展 “平安原野 —2025” 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湖北等地推行的 “生态警务” 模式,通过 “河湖警长”、“森林警长” 等制度,强化生态保护。2025 年 1 月至 7 月,湖北省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 35.7%,涉渔刑案下降 24.1%。
尽管形势严峻,但鲟鱼保护仍存希望。2023 年 3 月,在长江四川宜宾江安段的天然夹江,20 尾成熟的长江鲟雌雄亲鱼成功自然产卵。这是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 8 个月后,野化繁殖实验取得的重大成功。2025 年,我国还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同时,中华鲟的人工保种也取得成功,现有中华鲟及子一代 3000 余尾,子二代、子 2.5 代繁殖规模不断扩大。
钓鱼小伙的故事,展现了普通公众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行为并非孤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在湖北,群众举报线索帮助警方打掉了一个非法猎捕、运输、收购野生动物的犯罪链条,抓获 14 名嫌疑人。
钓鱼小伙的白色鲟鱼重归江水,三个报警电话的背后,是一个普通人对自然规则的敬畏和对生命平等的尊重。从白鲟永远的逝去到长江鲟艰难的重生,从钓鱼人的自觉到 “生态警务” 的守护,每一点努力都是点亮长江生态繁星的光。保护长江,人人都是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