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没市场 日方言论引中国民众强烈公愤!
创始人
2025-11-19 19:04:25
0

中方: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没市场

  【中方: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没市场】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再起波澜。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中国已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对刚有起色的中日水产品贸易无疑是一记重击。就在不久前,一批北海道的冷冻扇贝还因中国放松禁令而重新启程发往中国,日本商界对此曾倍感振奋。然而,短短几个月内,形势再次发生逆转,原本充满期待的贸易复苏之路,又一次被蒙上阴影。​

  中日水产品贸易的这次反复,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2023 年 8 月 24 日,针对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争议举措,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这一决定直接引发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的 “断崖式下跌”,出口额从 2022 年的 871 亿日元(占日本水产品总出口量的 22%)暴跌超 93%,到 2024 年时仅剩 61 亿日元,无数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渔民和水产企业陷入困境。经过近两年的外交磋商与沟通,今年 6 月 29 日,中国海关总署才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让日本水产行业看到一丝曙光,可如今日媒传出的暂停消息,又让这份希望再度破灭。​

  回溯过往,中日水产品贸易的波折始终绕不开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这一核心矛盾。当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明确指出,这是 “极其自私、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强调日方应当立即纠正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的错误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也表示,像日本这样将核电站事故产生的大量污染水直接排放入海,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其对海洋生态、水产品安全的长期影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这也是中国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从法律层面而言,中国政府的相关措施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定》第 5 条第 7 款规定,即在科学证据不充分、存在安全隐患时,有权采取临时卫生检疫措施,以保护本国境内的环境和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对于日本商界来说,此次贸易政策的变化犹如坐过山车,在期待与失落间反复摇摆。此前中国有条件恢复部分日本水产品进口时,日本商界曾松了一口气:一批因禁运停滞多月的北海道冷冻扇贝重新启运,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也难掩积极态度,认为这是双边贸易回暖的信号。不止水产品领域,日本其他行业也借着这股 “暖意” 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例如日本第二大连锁拉面品牌町田商店的母公司 Gift 控股,就计划到 2028 年将海外门店数量扩至 3 倍,其中中国市场要新增 30-50 家直营店,期望借助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实现增长。如今水产品贸易再次生变,这些基于贸易回暖制定的商业计划,可能面临新的调整甚至搁置,日本商界的焦虑情绪再度升温。​

  更深层次来看,水产品贸易的起伏,早已成为反映中日关系微妙变化的 “晴雨表”,甚至被视为重要的政治信号器。有分析指出,水产品禁令或限制措施已成为中国对日反制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价值在于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 既能直接触及日本经济的敏感领域,又能根据双边局势变化灵活调整,清晰传递中方立场。近期中日关系的一系列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11 月 14 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出行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日本;第二天,国内六大主流航空公司便同步官宣日本航线机票免费退改政策。这些举措与此次水产品贸易政策变化几乎同步发生,深刻折射出双边关系的复杂性与敏感性,也说明经贸领域的互动始终与整体外交氛围紧密相连。​

  至于中日水产品贸易的未来走向,目前尚难给出确切答案,但学术界的研究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方向。有研究表明,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对中国水产品贸易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部分依赖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品类可能面临供应紧张、价格波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为中国本土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推动国内水产养殖、加工技术的升级,同时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水产品贸易合作,优化进口结构。也有专家建议,从长远来看,可通过建立严格的核污染水监管机制、加强中日双方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领域的合作、推动第三方机构参与水产品安全检测等策略,来降低核废水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为贸易恢复创造条件。​

  归根结底,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经济互补性依然存在,水产品贸易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只有在整体关系稳定、安全疑虑彻底消除的基础上,水产品贸易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此次日媒报道的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水产品贸易不仅关乎简单的经济利益,更承载着对人民健康的责任、对国际公共利益的担当。在中日关系的复杂棋局中,这一船等待通关的扇贝,其命运早已超越了海鲜本身,成为双边互动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符号。未来,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中日水产品贸易重回正轨,仍需要双方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共同探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