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瑞卿大将之女罗点点逝世
【罗瑞卿大将之女罗点点逝世】2025 年 11 月 18 日 19 时 01 分,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女罗点点(本名罗峪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74 岁。这位一生跨越多个领域的传奇女性,最终与她深情倡导的 “尊严死” 理念悄然告别。罗点点的人生丰富多彩:她当过农民、军人、医生,转业后跨界投资管理和媒体传播,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影视编剧。然而,她最为人所知的,是作为中国 “生前预嘱” 和 “尊严死” 理念的首倡者,用理性而温暖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谈论死亡的态度。
罗点点,1951 年出生于北京。作为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她的成长历程承载着红色家族的印记。青年时期,她于 1969 年前往陕北农村插队落户,这段经历让她深入了解了中国最基层的生活。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解放军总参管理局卫生处门诊部从事临床与行政工作,开始了她的医者生涯。然而,罗点点的才华远不止于此。转业后,她展现出惊人的跨界能力,曾任中国互动媒体集团创意总监,同时兼具作家、影视编剧等多重身份,出版多部小说、传记及随笔作品。她的代表作《红色家族档案:罗瑞卿女儿的点点记忆》于 1999 年出版,以罗瑞卿家族视角记录了特殊历史环境下红色家族的真实境遇。
2006 年,罗点点与几位医生朋友一起创办了 “选择与尊严” 公益网站。这是中国首个推广 “尊严死” 和 “生前预嘱” 的网站,旨在倡导人们按照本人意愿,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这一创举源于她个人的经历和思考。作为曾经的临床医生,罗点点对现代安宁缓和医疗情有独钟。她曾表示,与其在道德、伦理的迷雾和自杀阴影中讨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不如回归常识,以顺应人性的方式尽力和言说。2013 年,罗点点又参与创立了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并担任名誉会长,进一步推动 “尊严死” 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罗点点突然辞世后,她的生前好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文瑞之女马晓力在深夜写下一段文字追忆两人相处的点滴。“点点走了,我的心空落落的,心好凉好凉。原来点点在我心里占据着那么深,那么重的位置,她几乎是我灵魂的支柱。”马晓力动情地写道。
她称赞罗点点是他们这一代人中少有的清醒者:“你虽然不喜欢红二代这个称谓,但你身为红二代,能自觉客观深刻剖析红二代中的是与非。你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竟能望着那条潘汉年夫妇走过的小路,设身处地联想和反诘父母曾经的功过是非。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么深度的思考和反求诸己的精神。”
作为罗瑞卿大将的女儿,罗点点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精神品格。
在她撰写的《红色家族档案》中,她回忆父亲复出工作后的情景:“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常常一上午不喝水;有时吃饭也在考虑工作,饭后问他今天吃的什么,10回有9回答不出。”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或许也在罗点点自己身上得到了体现。她晚年致力于推广“尊严死”理念,不遗余力地推动社会对生命末期的关注和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服务公众的家族传统。
罗点点在她的著作《我的死亡谁做主》中,详细阐述了她对生命末期的思考。她倡导的“尊严死”理念,强调的是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放弃不必要的抢救,让生命自然、平静地结束。这一理念在中国社会曾引起不少争议,但罗点点始终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倡导。她认为,这是对个体自主权的尊重,也是现代医疗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努力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看法,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如何有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她的离世,让她倡导的理念更添一份深意——她以自己的生命历程,诠释了什么是有尊严的人生。
罗点点的逝世,引发了对“尊严死”理念的新一轮关注。她生前曾说过:“我的死亡谁做主”——这个她反复追问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她以74年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将门之后的独特风采,更以理性的思考温暖了无数人对生命末期的恐惧。在她离开的时刻,我们不禁想起她曾倡导的理念——以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安详告别。
罗点点走了,但她对生命尊严的思考与倡导,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