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集团股价跌破40港元
【小米集团股价跌破40港元】2025 年 11 月 19 日,港股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跌破 40 港元关口,盘中最低触及 38.22 港元,较今年 6 月 27 日 61.45 港元的高点累计跌幅超过 30%。令人困惑的是,这次下跌发生在小米发布亮眼三季度财报的次日。财报显示,小米三季度营收 1131 亿元,同比增长 22.3%;经调整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大增 80.9%,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市场却选择了用脚投票。截至午间收盘,小米股价仍下跌超 4%,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的下行态势。
小米股价自年内高点 61.45 港元以来,已累计下跌超 30%,市值大幅缩水。这一跌幅使小米成为恒生科技指数中表现最差的成分股之一。此次股价持续下跌有着特殊背景 —— 它发生在小米交出史上最亮眼季度财报之后。11 月 18 日,小米集团公布了三季度业绩,核心数据表现强劲:单季营收 1131 亿元,连续 4 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大增 80.9%。资本市场对利好数据的反常反应,折射出投资者对小米未来增长前景的深度担忧。
小米汽车业务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达 290 亿元,同比劲增超 199%,并且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盈利规模约为 7 亿元。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 35 万台的交付目标。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已突破 26 万台,其中第三季度交付超 10 万台,创历史新高。然而,卢伟冰同时对 2026 年表达了谨慎预期:“今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仍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2026 年将会非常有挑战,预计明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相对于今年,或出现下滑。” 这一表态无疑给市场的乐观情绪泼了冷水。
除了汽车业务的挑战,小米的核心业务 —— 智能手机,也面临着严峻的成本压力。今年以来,存储芯片价格持续上涨。10 月份移动 DRAM 合约价格上涨了 21%,达到 2022 年 7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汇丰控股预计,第三季度价格可能再涨 10%。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Gokul Hariharan 认为:“我们仍然处于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中,这将对像小米这样的公司的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 较高的存储成本 “可能会成为更长期的压力”。面对这一行业趋势,卢伟冰透露小米已提前布局,与合作伙伴签订了 2026 年全年供应协议,并可能通过涨价和产品结构升级来平滑成本压力。
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也解释了小米股价的持续承压。天相投顾统计的基金三季报显示,小米集团不仅退出主动权益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行列,更以108.34 亿元的减持市值成为三季度公募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同时,小米股票的做空比例已从 7 月的低点升至接近 0.7%。高盛表示,对安全性、工厂延迟以及电动车需求疲软的担忧促使对冲基金增加对该股的看空押注。
除了业务层面的挑战,小米近期还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小米过往赖以 “出圈” 的流量营销,似乎正在迎来反噬。除了小米 17 Pro 手机 “逆光之王” 的广告被揭暗藏小字 “逆光之王为产品目标”;小米 SU7 Ultra“百公里加速 1.98 秒” 的广告被揭暗藏小字 “不包含起步时间”。新华社近日发表评论,强调汽车行业 “浮夸风”、“巧嘴风” 当刹 。尽管未直接点名小米,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与小米的营销风格有关。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女博主通过模仿 “米式” 话术推介农产品在抖音上爆火,粉丝涨至逾 91 万,进一步放大了对小米营销风格的讨论。
截至 11 月 19 日午间收盘,小米集团股价仍下跌超 4%,报收 39 港元以下。基金经理们一边下调小米的目标股价,一边仍给予其 47 个买入评级,仅有 3 个持有和 2 个卖出评级。业绩与股价的背离,凸显了市场对小米未来的分歧。在智能手机成本上升与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小米需要向市场证明,其业绩高增长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