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看中方“霸气插兜”心碎了 网友:首相高市早苗应该亲自到中国去!
创始人
2025-11-19 15:05:51
0

日本网友看中方“霸气插兜”心碎了

  【日本网友看中方“霸气插兜”心碎了】11月18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在北京与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会晤后,被日媒拍到双手插兜站着和对方说话,金井正彰低头听中方讲话,始终沉默不语。这一视频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日本网友纷纷发布留言,有网友称:看看现实吧,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千里迢迢飞到北京道歉。网友:他双手插兜里诶。网友:古代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他们懂得小礼却不懂得大义。网友:首相高市早苗应该亲自到中国去。日本网友的评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人哀叹“首相的鲁莽让外交官抬不起头”,有人直言“准备好的答辩方案被上司一句话毁掉”,更有激进者要求高市早苗“立即辞职以平息中国怒火”。

  这种集体焦虑源于日本对华政策的深层矛盾。自高市早苗11月12日在国会答辩中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极端言论后,日本国内反对声浪持续高涨。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社交媒体痛批:“渲染危机为军力扩张找借口,这是对历史的背叛。”立宪民主党议员小泽一郎则警告:“首相的轻率可能将日本拖入战争深渊。”就连执政联盟内部的公明党代表齐藤铁夫也公开要求修正言论,称其“偏离政府基本方针”。

  “当日本政客沉迷于‘台海牌”的政治投机时,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东京大学教授山田浩二指出,“中方用一张照片完成了对日政策的三重震慑:既展示实力底气,又揭露日方心虚,更向国际社会表明——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这场外交交锋的象征意义远超事件本身。回望1972年中日建交初期,中国曾以“忍让外交”处理钓鱼岛争端,甚至在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面对日方提出的“搁置争议”建议,中方选择以“后辈姿态”维护关系大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军力进入全球前三,这种战略忍耐正转化为战略主动。

  2025年的中国,已不再需要用“微笑外交”掩饰实力。就在金井访华期间,中国海警4艘船编队进入钓鱼岛海域巡航,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抗议被中方当场驳回。这种“攻守易位”的背后,是中国在东海构建的立体防控体系——从岛礁基建到舰机巡航,从电子监控到法律维权,中国正用实际行动重绘东亚安全版图。

  “日本需要适应一个不再‘客气’的中国。”有评论称,“当中国外交官用‘插兜’姿态面对日本官员时,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个人情绪,更是一个崛起大国的战略自信——我们既有捍卫核心利益的实力,也有维护地区稳定的担当。”

  日本近年的军事动作早已埋下伏笔:2025年3月启动的九州导弹基地建设,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导弹,直指中国东南沿海;2025财年防卫预算暴涨20%至700亿美元,计划列装1000枚远程导弹,其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将于2026年3月前交付。更讽刺的是,高市早苗被曝收受军工集团3亿日元政治献金,其政策倾向与利益输送的关联性引发日本民众大规模抗议,在野党已发起弹劾程序。

  面对日本挑衅,中方构建起立体化反制网络:外交层面:11月10日中国驻日使馆严令日方停止挑衅;12日国台办用“决不答应、决不容忍”定性日方言论;13日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大使,连用五个“严重”痛斥其恶行,中国军号同步发布日语海报警告“必将迎头痛击”;14日主流媒体发文定性其言论“性质极其恶劣”。

  经济层面:能源领域正评估限制对日液化天然气出口,贸易端拟扩大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关税管控范围。这些措施直击日本经济命门——202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占其总进口量的38%,液化天然气进口依赖度达27%。军事威慑:山东舰编队在西太平洋常态化演训,东风导弹覆盖日本全境的实战能力,与日本导弹基地形成战略对峙。军事专家指出,日本部署的12式导弹射程仅覆盖中国东南沿海,而中国东风-26导弹可覆盖日本全境,形成非对称优势。

  朝日电视台的报道引发日本舆论分裂。节目评论称“中方出现极为罕见的举动”,中国分社社长富坂范明分析:“刘劲松的着装和肢体语言,是在向日本传递‘14亿中国人都在愤怒’的信号。”这种解读背后,是日本媒体对中方维护主权决心的误判。

  这些事件折射出日本部分势力对华认知的扭曲:一方面在军事上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在舆论上制造对立。但历史不会重复,却会押韵。80多年前,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今日,其导弹基地已直指中国门户。不同的是,中国已从积贫积弱走向国力强盛,东风导弹的轰鸣声,正是对历史悲剧最有力的回击。

  在这场外交博弈中,中方展现出的不仅是愤怒,更是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日本若执意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棋子,必将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都将遭到14亿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势力,最终都将被历史车轮碾碎。在主权与尊严面前,中国人民的愤怒,是维护和平的底线,更是走向复兴的底气。

  11月18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身着五四青年装,胸前佩戴的国徽熠熠生辉,与对面低头记录的日本官员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模糊的空间,这套服装本身就是最铿锵有力的外交语言。它向世界宣告: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中国的立场百年未变。这套服装的选择,堪称神来之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五四青年装,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象征。 它让我们回溯到一百多年前,那一代中国青年为了民族存亡、国家尊严而奋起抗争的峥嵘岁月。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面对强权,先辈们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今日,中方官员身着这身服装与日本官员会面,是在清晰地传递一个信息:时代在变,但中国青年、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骨气和精神血脉,从未改变。这身着装,跨越百年时空,与历史对话。它仿佛在告诫某些势力:不要误判,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欺凌的中国;今日之中国外交官,传承着先辈的风骨,在原则问题上寸土不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