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最新交锋 没有握手 交涉气氛严肃,结束后双方没有握手!
创始人
2025-11-19 10:04:30
0

中日最新交锋 没有握手

  【中日最新交锋 没有握手】11月18日,中日司长级磋商成最新交锋,中方就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论严正交涉,刘劲松直言会谈不满意、气氛严肃,双方未握手,日本代表全程缄默,中日关系寒意凸显。这场没有握手的外交交锋,将中日关系推至近年来最敏感的临界点,而其背后,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持续发酵的涉台错误言论引发的连锁反应。中日司长级磋商,到底谈了什么?就两句话。第一句,中方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论再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高市的谬论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从根本上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性质和影响极其恶劣,激起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第二句,中方严肃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以实际行动认错纠偏,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这也是中方的愤怒所在:第一,高市你说的完全是谬论,性质和影响恶劣;第二,在中方严正交涉下,高市还不收回谬论。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抛出惊世骇俗的涉台论调。她声称,若台海发生“存亡危机事态”,日本将依据安保法行使集体自卫权,甚至暗示可能直接介入台海冲突。这一言论瞬间点燃舆论怒火:日媒社论直指“高市作为首相的存在本身才是日本的‘存亡危机’”;东京首相官邸前,数千名民众高举“撤回发言”“停止煽动战争”标语,抗议声浪持续三天未歇;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更在党内会议上痛批:“这种越界言论将日中关系拖入深渊,堪称轻率至极。”

  高市的“表演”并未止步。面对国内外如潮批评,她10日在国会改口称“政府既有口径未变”,却拒绝撤回个人答辩内容。这种“政府立场与个人言论割裂”的荒诞逻辑,彻底暴露其政治投机本质——既想通过极端言论迎合国内右翼势力,又不敢完全背离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框架。正如冲绳大学研究员泉川友树所言:“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只会让日本在国际社会沦为笑柄。”

  面对日方持续挑衅,中国迅速启动多层级反制机制。外交部发言人连续三日发表强硬声明,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铁律,并正告日方:“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径,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军事层面,东部战区在台海周边展开大规模实兵演练,歼-35隐身舰载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等新型装备悉数亮相,形成对第一岛链的全方位威慑。

  更令国际社会瞩目的是中国展现的“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结合。11月15日,中国宣布对日本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精准打击高市早苗选区——九州地区的农业利益;同时,中俄联合舰队穿越津轻海峡进入太平洋,用实际行动打破日本“岛链封锁”幻想。这种“经济施压+军事威慑+外交孤立”的组合拳,让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恐慌情绪。大阪商工会议所调查显示,超60%日本企业担忧中日关系恶化将冲击其在华供应链。

  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质变的硬实力支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GDP突破134.9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超3.2万亿美元,国际支付能力冠绝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形成“降维打击”优势。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算力超传统超算千万亿倍,人工智能大模型Manus可自主完成复杂任务,深空探测领域“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

  这种硬实力转化为战略威慑的典型案例,体现在中国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上。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评估称,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部署数量已是美军亚太驻军的40倍,东风-17、鹰击-21等装备可穿透现有任何反导系统。当高市早苗叫嚣“武力介入”时,她或许未意识到:日本自卫队引以为傲的“准航母”出云号,在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面前,不过是移动的靶船。

  在这场较量中,国际社会态度鲜明。联合国170个成员国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占全球人口80%的国家公开支持中国;东盟十国联合声明强调“台海和平符合地区共同利益”;就连传统盟友欧盟也罕见表态:“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这种压倒性支持,源于中国“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深入人心——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增长61.3%,RCEP框架内贸易额占中国外贸三分之一。

  更耐人寻味的是资本市场的选择。当日本右翼势力叫嚣“经济脱钩”时,特斯拉却逆势宣布在上海扩建超级工厂,德国巴斯夫、法国空客等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正如《纽约时报》所叹:“当世界经济需要中国引擎时,任何制裁中国者终将被市场抛弃。”

  130年前,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折戟沉沙,让日本尝到“以小博大”的甜头;130年后,当高市早苗之流幻想重演历史时,他们面对的是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团结的民族意志。从嫦娥探月到福建舰下水,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中国用一场静默的“科技革命”重塑了东亚力量对比。

  这场没有握手的交锋,实则是新旧秩序的碰撞。当高市早苗们仍沉迷于“军事冒险”的旧剧本时,中国已用硬实力书写新规则:主权不容谈判,底线不容试探,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雷霆反击。这不仅是维护国家尊严的必然选择,更是对“弱肉强食”国际丛林法则的彻底否定——在新时代,公平正义终将取代霸权逻辑,成为主导世界的主旋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