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退退退” 赴日旅游“退机退酒退团”的“三退”现象引发关注!
创始人
2025-11-19 03:02:15
0

日本旅游“退退退”

  【日本旅游“退退退”】近日,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内,往日中国游客排队抢购的盛况不再。随着中国外交部、文旅部连续发布“谨慎赴日”提醒,一场由政策转向引发的旅游退订潮正席卷中日两国。从机票酒店到旅行团,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这场风波折射出的不仅是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更是一场关于消费理性与国家尊严的深刻讨论。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与中国驻日使领馆率先发布提醒,明确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16日晚,文旅部跟进发布类似提醒,双重预警瞬间引爆旅游市场。数据显示,11月15日至17日三天内,国航、东航、南航等10余家航空公司累计处理赴日机票退改申请超12万张,涉及金额逾3亿元。“原本计划带父母去看京都红叶,现在全家一致决定改道南京栖霞山。”北京游客李女士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她在某OTA平台预订的1575元往返机票实现“丝滑退款”,更令人意外的是,原本标注“不可取消”的京都酒店订单,在平台协调下也获得全额退款。这种“零损失”退订的背后,是航司与酒店的紧急政策调整:国航宣布对11月15日至12月31日期间涉日客票免手续费退改,日本部分酒店甚至主动联系中国游客提供退款通道。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剧烈。11月18日早盘,东京股市旅游板块全线重挫:日本航空跌5.8%,三越伊势丹控股暴跌12%,资生堂、三丽鸥等消费股跌幅均超9%。这种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大阪、冲绳等旅游重镇,当地民宿业主松本先生坦言:“中国游客占冬季客源的40%,现在取消率超过60%,这个冬天可能要喝西北风。”

  产业链上游同样压力重重。中国航司占中日航线80%运力,东航内部人士透露:“仅11月17日一天,上海至东京航线就有6个航班取消,每班损失约20万元。”旅行社更面临两难抉择:天津某旅行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个退团要承担门票、地接等硬成本约3000元,但如果不退,损害的是企业信誉。”这种困境在社交媒体引发共鸣,网友“旅行达人小王”的评论获得10万点赞:“企业损失可以弥补,但国家尊严不容践踏。”

  这场退订潮背后,是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的国家认同感。回溯2025年6月,重庆王女士父母参加的赴日旅行团曾引发轩然大波——20万元天价保健品、隐蔽的购物合同条款、导游的套路营销,暴露出日本购物团的深层乱象。如今,当国家利益与个人消费产生冲突时,越来越多人选择用脚投票。

  “以前觉得日本产品品质好,现在发现很多都是‘智商税’。”上海白领陈先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原本计划购买日本高端护肤品,在政策提醒后转而选择国货品牌:“支持国家立场和消费升级,其实可以兼得。”这种转变在数据中得到印证:某电商平台显示,11月15日至17日,国产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217%,南京、苏州等城市国内游预订量激增340%。

  面对退订潮,中日旅游行业都在寻求转型。日本观光厅紧急召开说明会,承诺加强对中国游客权益保护;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倡议书,号召会员单位“暂停推广涉日高风险线路”。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旅游+文化”的新模式:携程推出“红色记忆”主题线路,同程旅行上线“非遗传承”深度游,将消费行为与文化认同深度绑定。

  “旅游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张伟指出,“这次事件促使行业重新思考: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这种思考正在转化为行动:某大型旅行社宣布,将每年利润的5%设立“文化交流基金”,用于支持中外青少年互访项目。

  当最后一班退改航班冲上云霄,这场风波留给人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它既是个体消费者对国家立场的坚定支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折点。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中日关系的基础在民间,但民间交流需要双方共同呵护。”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这场“退订潮”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消费者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认同”的升级轨迹。当每个个体的选择汇聚成潮,它们终将推动时代巨轮驶向更广阔的天地——那里不仅有诗与远方,更有民族尊严与文化自信的熠熠光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