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日方必须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 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
创始人
2025-11-19 01:02:10
0

外交部:日方必须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

  【外交部:日方必须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11月18日,北京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内气氛凝重。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以坚定语气回应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中日关系出现目前局面,根源在于日方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捍卫国际正义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改弦更张,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这场外交风暴的导火索,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答辩中的惊世言论。这位上任不足月余的新首相公然宣称:"若台湾有事,日本可认定为存亡危机事态",暗示自卫队将直接参战。更令人震惊的是,她不仅大肆炒作与台湾地区人士的会晤,还为"台独"分子谢长廷颁发国家级勋章,将中日关系推向建交以来最危险边缘。"这种行径是对中国主权赤裸裸的挑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指出,"高市早苗的言论突破了日本历届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底线,其危险性不亚于1945年以来任何一次日本右翼势力对华挑衅。"数据显示,自高市上台以来,日本自卫队在东海、台海方向的侦察活动频率激增300%,仅11月上旬就出动军机17架次抵近中国领空。面对日方挑衅,中国外交部展开密集反制。11月11日,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连发三问:"为何要给鼓吹'台独'者授勋?日方到底意欲何为?是否想给分裂势力提供支持?"这三个问题直指日本右翼势力借台海问题突破和平宪法束缚的战略企图。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当日,日本自卫队一个由10名校官组成的代表团正在北京参观中国陆军装甲部队训练基地。这种"一面寻求军事交流,一面制造对抗"的双重姿态,暴露出日本政府内部的严重分裂。"这就像一个人一边递橄榄枝,一边挥舞匕首。"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如此评价。

  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右翼势力选择此时发难,显然经过精心算计。数据显示,日本对台军售额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达9.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60%为进攻性武器。

  "日本正在玩火。"军事评论员宋忠平指出,"当美国因战略收缩逐步淡出台海事务时,日本试图填补权力真空的野心愈发明显。"这种判断得到现实印证:11月11日G7外长会议上,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借机发难,要求中方就驻日外交官"斩首论"表态,实则转移国际社会对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关注。

  中日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使日本承受不起关系恶化的代价。2025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虽受全球供应链重构影响下降至2400亿美元,但日本对华出口仍占其外贸总额的18%。特别是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等关键领域,中国市场的缺失将直接冲击日本制造业根基。

  "如果日本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执迷不悟,中方反制措施将不仅限于外交领域。"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警告。数据显示,自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以来,在华日企股价平均下跌7.3%,丰田、索尼等跨国企业纷纷表态"重视中国市场稳定"。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11月18日磋商中,中方代表当面向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金井正彰指出:"高市早苗的谬论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从根本上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这种毫不妥协的立场,与80年前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一脉相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东海方向的军事部署同步加强。11月15日,山东舰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开展实战化训练。这是该舰队今年第三次前出第一岛链,舰载机起降架次较去年同期增加50%。军事专家分析,这种"以战止战"的威慑策略,正在重塑地区安全格局。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中日关系正面临关键抉择。80年前,中国人民以14年抗战赢得民族独立;80年后,中国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数据显示,中国海军现役舰艇总吨位达230万吨,是日本海自的2.3倍;高超音速导弹、电磁弹射航母等尖端装备的列装,更使中国在亚太地区形成战略优势。

  "日本必须清醒认识到,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警告掷地有声。这场外交风波再次证明,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余地。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逆潮流而动的势力,都终将被时代抛弃。

  在这场关乎国家尊严与民族复兴的较量中,中国正以坚定步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而日本若继续在历史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等待它的必将是更加孤立的国际处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这既是历史昭示的真理,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