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龄女婴手术后离世 当地成立调查组
【5月龄女婴手术后离世 当地成立调查组】2025 年 11 月 17 日,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对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一医疗纠纷事件成立调查组进行彻查。这起事件源于一名 5 月龄女婴在接受心脏手术后不幸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婴幼儿医疗安全的高度关注。这名 5 月龄女婴许洛熙是提前一个月出生的早产儿,被诊断出患有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经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检查后,医生决定为她进行心脏手术。病例显示,11 月 14 日,患儿在全麻下接受手术,病情评估为病危,有合并症。据家属反映,术前医生沟通时称手术时间约2 个半到 3 个小时,属于 “小手术”,然而实际情况却与预期截然不同。
手术当天的情况与医患双方预期产生巨大落差。据家属描述,实际手术时间长达 7 小时 10 分钟,从进入手术室到出来总共近 9 个小时,远超医生承诺的 2.5-3 小时。更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手术过程中他们多次询问患者情况,均被告知 “生命体征平稳”,未收到任何病危通知或抢救告知。直到当晚 10 点,女婴被宣告死亡,家属表示孩子离世时 “眼角还挂着泪,嘴巴闭不牢”,这一幕成为家人心中永远的痛。
女婴离世后,家属对手术过程及相关医生提出多项质疑。核心质疑集中在主刀医生是否存在手术失误却未如实告知—— 事后与主刀医生沟通时,对方坚称手术成功,却未就手术超时给出合理解释;其次质疑院方未及时告知手术真实情况,患儿推出手术室时面部肿胀发紫,医生却仍称 “手术顺利”;此外,家属还指出院方曾承诺联系上海专家会诊但未兑现,这些质疑共同指向医疗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缺失与医患沟通不畅问题。
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后,官方迅速采取行动。11 月 17 日,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通报,对患儿不幸离世 “我们深感痛心”,明确已成立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该事件进行彻查,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工作人员也回应媒体,称院方高度重视,已对医生陈某某进行调查,目前陈某某已被停诊,并表示将配合患者家属依法维权,若涉事医生存在医疗过错,将依据相关鉴定结果依法处置,承担相应后果。
此次事件折射出儿科手术,尤其是婴幼儿心脏手术面临的独特风险与挑战。据中国医院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超百万例,其中约15% 与外科手术相关;在儿科领域,风险更为复杂 ——婴幼儿手术麻醉死亡率是成人的 3-5 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低体重早产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高达18%-25%。更值得关注的是,近40% 的医疗纠纷根源在于医患沟通不足,这些数据凸显了医疗过程标准化、医患沟通透明化的迫切性。
目前,事件调查工作已展开。九派新闻记者联系到女婴父亲,其表示遗体仍在殡仪馆,等待尸检,家属已提出尸检要求,同时希望公开手术及抢救监控录像,彻查事件真相。小洛熙爸爸坦言,孩子离世后,他和爱人状态极差,这个仅 5 个月大的小生命,在人间停留的 150 余天里,有近一半时间是在医院的暖箱和病床上度过。宁波市卫健委的调查结果将为这起悲剧提供权威解释,也是家属此刻最迫切期盼的答案。
从希望到绝望,从承诺的 “小手术” 到漫长的 7 小时等待,女婴许洛熙的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引发了全社会对医疗安全、医患沟通的深度关注。宁波市卫健委调查组的成立、涉事医生的停诊,都显示出官方对事件的重视。所有人都期待调查结果能还原真相,给逝去的小生命一个交代,给悲痛的家属一丝慰藉,更给所有关注婴幼儿医疗安全的公众一个负责任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