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张继科谈全运会:谁信银牌有含金量 连‘金’字都没有,谈何含金量?
创始人
2025-11-17 20:02:57
0

  张继科谈全运会:谁信银牌有含金量

  【张继科谈全运会:谁信银牌有含金量】2025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项目在澳门银河综艺馆落下帷幕。当王曼昱以4-1战胜孙颖莎卫冕女单冠军、樊振东4-1击败林诗栋实现男单两连冠时,前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在直播中抛出争议性观点:“竞技体育胜者为王,银牌没有含金量。”这一论断如投石入湖,在社交媒体激起千层浪,将中国乒乓球“内战”的残酷性、运动员的胜负观以及体育精神的多元诠释推向公众视野。据悉,张继科在直播中明确表示:“银牌不可能比金牌更有含金量”。他反驳“银牌含金量高于金牌”的说法是“胡说八道”,强调竞技体育的本质是“胜者为王”,金牌代表绝对的第一,银牌无论外观多精美都无法超越其价值。他提出字面逻辑:“银牌里连‘金’字都没有,谈何含金量?” 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竞技体育规则的扭曲。“这一届男单卫冕女单卫冕太牛了,确实很厉害。你光看他们厉害的瞬间,你不看他们付出了多少,挺不容易的。竞技体育金牌没用?银牌有含金量?胡说八道,谁信啊,这句话谁信啊?竞技体育就是胜者为王,第一就是第一,第二就是第二,第三就是第三,第四就是没牌。”

  作为中国乒坛史上最快实现大满贯的选手,张继科的职业生涯始终与“突破极限”紧密相连。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带伤出战男单决赛,肩伤复发仍咬牙拼下银牌,被媒体誉为“最具含金量的银牌”;2025年全运会,他以44岁高龄复出,虽未亲自参赛,却以教练和评论者的身份成为舆论焦点。

  在直播中,张继科的情绪激动源于对竞技体育本质的坚守:“第一就是第一,第二就是第二,银牌不可能在竞技价值上超越金牌。”他直言,全运会作为奥运战略的关键环节,其激烈程度远超世界大赛——2025年男单半决赛中,樊振东与王楚钦的对决被形容为“世界最高水平较量”,胜负仅在毫厘之间。这种语境下,过度强调“银牌价值”可能弱化冠军的标杆意义。

  张继科的言论并非全无依据。中国乒坛不乏“银牌亦辉煌”的案例:2016年里约奥运会:张继科带伤拼下的银牌,承载了运动员突破生理极限的意志,被媒体赋予特殊意义;2025年全运会女单决赛:孙颖莎虽败犹荣,赛后表示“每一分都是对自我的超越”,赢得球迷尊重;2025年混双半决赛:林高远/刘诗雯4-3逆转晋级,展现逆境中的韧性,银牌的“情绪价值”被广泛认可。

  然而,张继科的批评亦指向现实痛点:在全运会等国内赛事中,中国乒乓整体实力超群,银牌与金牌的差距往往微乎其微。例如,2025年男单半决赛中,樊振东与林诗栋的较量被形容为“技术、心理、经验的全方位博弈”,胜负仅在关键分的处理上。此时,若将银牌的“含金量”等同于金牌,可能模糊竞技体育的胜负边界。

  张继科的“胜者为王”论,本质是对竞技体育残酷性的直面。他强调:“没有冠军,哪来尊重?体育不是安慰赛。”这一观点得到部分网友支持:“冠军是唯一目标,否则比赛失去意义。”但反对者则指出:“银牌得主同样付出汗水,他们的故事同样动人。”

  有网友表示:冠军以绝对实力服众,是竞技体育的核心追求。张继科的言论,既是对自身信仰的坚守,亦是对年轻一代的鞭策——正如他在2017年全运会团体赛失利后所言:“年龄是数字,经验和意志力能顶半边天。”但还有网友表示,银牌的“含金量”源于拼搏精神与自我突破。孙颖莎在2025年全运会女单决赛中救下4个赛点,虽未夺冠,但其坚韧被球迷誉为“无冕之王”;朱雨玲在混双半决赛中“让二追四”,用经验化解危机,银牌的“过程价值”同样值得铭记。

  张继科的言论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不仅因其犀利风格,更因它触碰了竞技体育的敏感神经:在“唯金牌论”与“过程至上”的争论中,如何平衡结果与价值?事实上,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冠军的标杆意义:樊振东的卫冕、王曼昱的蝉联,证明了中国乒乓的统治力,其金牌的含金量毋庸置疑;银牌的尊严与价值:孙颖莎的逆境拼搏、朱雨玲的经验传承,展现了体育精神的另一面——正如张继科在另一场直播中所言:“全运会的荣耀永远属于中国,各省选手的较量是内部切磋。”

  张继科的争议言论,本质上是其人生哲学的外化。从18岁斩获世乒赛男团冠军,到40岁复出以教练身份活跃,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与“突破极限”紧密相连。而2025年全运会的赛场,无论是樊振东的卫冕、孙颖莎的突破,还是老将刘斐与新秀蒯曼的传承,都在诠释一个真理:体育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奖牌的颜色,而在于它如何激励我们超越自我、勇攀高峰。正如张继科所言:“谁赢都一样,中国乒乓的强大才是根本。”在这片属于奋斗者的赛场,胜负或许有别,但拼搏的精神永远共通——这,或许正是竞技体育最动人的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