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块1斤的网红菜竟是云南人的绿化带
【50块1斤的网红菜竟是云南人的绿化带】一种名为山苏的蔬菜近日在网络上走红,博主们纷纷晒出它翠绿发光的外形,称赞其美味。然而,当一位云南网友留言 “这不是我们的绿化带嘛” 时,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这种学名巢蕨、俗称鸟巢蕨的植物,在云南是常见的绿化植物,但在其他城市的餐桌上却成了价格不菲的高档蔬菜。山苏的走红始于一位美食博主的分享。照片中,山苏叶片宽大碧绿,在光线下呈现半透明质感,博主配文 “太好吃了,有认识的吗?” 引发网友好奇。评论区很快有 “老吃家” 揭晓答案:它叫山苏,也叫鸟巢蕨,市场价格颇为昂贵。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位云南网友的留言:“这不是我们的绿化带嘛。” 这句评论引发了大量讨论,许多人表示 “果然很符合对云南的‘刻板印象’”。有网友调侃道:“原来我们每天路过的是‘奢侈品’!” 还有人感叹:“地域差异真是太神奇了!”
山苏学名巢蕨,是铁角蕨科巢蕨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适合温暖潮润、有荫蔽的环境,在自然界中通常成大丛附生在雨林里大树中部的树干或林下岩石上。巢蕨外形美观,现已培育出诸多观赏品种。它的植株高约 1-1.2 米,宽大碧绿的革质叶片从中心向周围展开,呈漏斗状,宛如鸟巢。这种结构能帮助它承接雨水和落叶,转化成腐殖质,为自己提供营养。在我国台湾地区,巢蕨的栽培种 “南洋山苏蕨” 被开发出了食用价值,成为菜单上价格不菲的 “山苏”。现在广东、海南等地也有规模化种植。
山苏的采摘方式与传统蔬菜不同,不能整棵植株采收,真正能用来做菜的只有中间新长出来的嫩叶。将顶端剪下后,只要养护得当,叶片还会再生。山苏叶片既可以涮火锅,也能炒着吃或者凉拌,吃起来口感脆嫩滑爽,回味清香悠长。研究显示,巢蕨叶的蛋白质含量为 1.58-2.26 克 / 100 克,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其β- 胡萝卜素含量为 10.4μg/g,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总糖含量较低,为 1.56%,常吃对健康有益。
除了巢蕨,绿化带中还有其他一些蔬菜的 “亲戚”。在北京,初冬时节街边花坛里生长的五彩缤纷的 “大花”,其实是观赏用羽衣甘蓝的叶子。羽衣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与卷心菜、紫甘蓝、花椰菜等是同属植物。另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雁来红,是苋科苋属植物中专门培育出来的观叶品种,也就是更美观的 “彩色苋菜”。专家强烈建议不要采摘绿化带中的植物食用。一方面,观赏植物在培育过程中更突出 “颜值” 属性,质地比食用品种更坚韧,味道也不好。另一方面,路边的植物吸收了汽车尾气,易造成重金属富集,土壤也容易被垃圾、废水污染;公园观赏植物还会定期喷洒杀虫剂、施肥,叶面常残留有害物质。更危险的是,有的观赏植物外形像常见蔬菜,却可能导致中毒。比如萱草和黄花菜外形相似,但观赏萱草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代谢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造成呕吐、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与此同时,常规蔬菜市场价格保持稳定。据监测,上周昆明市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 7.71 元 / 公斤,环比微涨 0.3%。叶菜类平均零售价格为 6.15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3%。相比之下,每斤 50 元的山苏确实堪称 “天价”。山苏的故事提醒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地域差异造就了千姿百味的食材世界。有网友感慨:“下次去云南旅游,看绿化带的眼神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