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出动轰炸机编队巡航 解读来了
【解放军出动轰炸机编队巡航 解读来了】近日,南海海域上空风云突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轰炸机编队展开了一场震撼世界的例行巡航。此次行动绝非普通飞行训练,而是解放军首次以轰炸机编队这一“空中利刃”,直面菲律宾拉拢域外势力搞的所谓“联合巡航”,以实战化姿态向世界宣告: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安全的决心坚如磐石,任何侵权行径都必将付出代价。近期,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频繁拉拢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大搞所谓“联合巡航”,妄图在南海刷存在感,甚至挑战中国的主权。11月14日至15日,菲律宾武装部队联合美国印太司令部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西菲律宾海”大张旗鼓地开展多边海上合作活动(MMCA)。菲方宣称此次演习旨在“彰显地区团结与合作”,实则是在台风灾害重创国内民生之际,仍执意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试图通过引入外部军事力量向中国施压。数据显示,这已是菲律宾今年第8次组织此类“联合巡航”,其挑衅频率之高、手段之激进,堪称近年来之最。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丁铎一针见血地指出,菲律宾国内遭受台风“茉莉”重创,超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逾30亿美元,马科斯政府却将救灾资金挪用于军购和域外势力勾连,这种“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不仅无法解决国内问题,反而将国家推向更危险的深渊。其试图通过外部军事存在转移国内矛盾,最终承受代价的将是菲律宾人民。
面对菲律宾的挑衅,解放军果断亮剑。11月14日,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轰炸机编队位南海进行例行巡航。此次出动的轰炸机编队主要由轰-6系列组成,包括轰-6K、轰-6N和轰-6J。其中,轰-6K以对海打击为主要任务,专门针对大型水面慢速移动目标设计;轰-6N航程更远,通过空中加油可极大拓展编队巡航的威慑力和打击范围;轰-6J则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机翼下的8个挂架可携带4至6枚鹰击-12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拥有4马赫的飞行速度与400公里的射程,足以对任何试图挑衅的舰队形成“降维打击”。
军事专家宋忠平分析称,轰炸机是最为重要的空中打击力量之一,与歼击机相比,轰炸机编队载荷能力更强,对海打击能力更出色。轰-6系列轰炸机编队能够实施有效的饱和攻击,即便对方拥有大型水面舰艇,也难以逃脱被打击的命运。此次巡航并非轰炸机“单打独斗”,歼-16、歼-11B等重型歼击机组成护航编队,与轰炸机保持紧密阵型,形成“攻防一体”的配置。歼击机负责夺取制空权,轰炸机执行对海打击,两者完美结合,既确保了轰炸机编队的安全,也展示了中国空军体系化作战的成熟度。
更关键的是,此次行动与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在南海的实战化训练形成联动。当航母舰载机与轰炸机编队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分配时,其打击范围将延伸至第二岛链,形成“远海立体攻防体系”。宋忠平比喻道:“这就像一把张开的弓,航母是弓身,轰炸机是箭矢,一旦松手,必将精准命中目标。”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严正正告菲方:“立即停止挑起事端、升级紧张局势。战区部队持续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任何侵权滋事企图都不会得逞。”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了解放军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决心。
事实上,这已是解放军今年第18次在南海组织战备巡航。从驱离非法闯入舰艇到监控外军演习,从实弹射击训练到联合海空演练,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构建起“全天候、全要素、全领域”的维权体系。此次轰炸机编队巡航,不仅是对菲律宾和部分域外国家海上挑衅行为的直接回应,更是解放军多样化打击手段中的一次重要演练。
此次解放军出动轰炸机编队巡航南海,传递出三个明确信号:第一,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挑衅都将遭到坚决回击;第二,中国维护主权的手段日益丰富,从外交谈判到军事威慑形成完整链条;第三,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南海,这片辽阔的海域,不是谁家的“后花园”,更不是可以随意挑衅的地方。和平稳定才是南海地区的正道。菲律宾应认清形势,停止挑衅行为,回到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不要让南海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站在2025年的南海之滨,轰鸣的战机引擎声与翻涌的浪涛声交织成一首壮丽的强国之歌。从木船帆桨到航母编队,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昂扬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光辉篇章。正如南部战区声明所言:“任何侵权滋事企图都不会得逞!”这既是庄严承诺,更是不可撼动的钢铁意志。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