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14日电(记者 冯秋榆)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日前在四川宜宾开幕,作为连续四年承办的行业顶级盛会,本届大会吸引全球超 230 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参展,签约项目 180 个总金额达 861.3 亿元。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领跑全球,在宜宾诞生的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什么样?根据“十五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动力电池将给我们的新能源生活带来哪些新的改变?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连续8年领跑全球
“当前,一场以绿色低碳为标志的能源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全球范围内铺陈开来,动力电池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与‘心脏’,其发展直接关乎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谈到。作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随著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500GWh,较2023年全球出货量增长超过4倍。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建立起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动力电池销量达786GWh,同比增长48.9%;出口量突破 129GWh,同比增幅 32.75%,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前,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大会上介绍,目前,全球超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年减碳约1400万吨,相当于种植数亿棵树。“这不仅是宁德时代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写。”

动力电池大会上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图源:封面新闻)
动力电池 “零碳样板”将落地海南、福建、山东
曾毓群在大会上谈到,新能源产业的终极使命是实现能源体系的零碳化。欧盟是中国动力电池“出海”的首要目的地,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案》规定自2025年2月起,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研究显示,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约占整车生产的一半。
据了解,全球首家动力电池 “零碳工厂”位于宜宾三江新区,园区80%以上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水电,通过碳信用抵消、绿色物流等创新模式,从而减少动力电池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这种模式不仅能促进更多新能源的消纳,而且生产出来的电池可实现全链条绿电追踪认证,产品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厂区里广泛使用无人驾驶物流车、电动叉车等,实现供应商工厂、原料仓库、加工工厂、成品仓库、客户工厂之间零碳运转。
此外,在“零碳厂区”中铺设了超过4万个环境探测传感器,通过窄带物联网采集,实时上传状态参数,AI系统通过计算这些数据,进行节能方案的优化,为每台设备量身定制最优的运行参数,从而减少碳排放。根据曾毓群在2025电池动力大会的介绍, “零碳生态”正构建起产业第二增长曲线,除了宜宾,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区正在海南、福建、山东等地布局。
飞行汽车、新能源游船……动力电池可“上天下海”
辛国斌在会上介绍,根据“十五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扩大应用场景,构建融合新生态,促进动力电池在相关领域扩大应用。纵观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脉络,产业即将迎来一个更广阔、更系统的“增长时代”。 在11月12日举行的2025动力电池应用生态展览会上,飞行汽车、新能源游船和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等,让大家感受到动力电池广泛的应用,以及我们未来将拥有的“新能源新生活”。
其中,飞行汽车在低空出行、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最为吸睛。据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孙铭介绍,使用电池为动力的飞行汽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预计2026年投入试点飞行,以浦东机场到陆家嘴为例,地铁近1小时的行程,飞行汽车仅需 10—15分钟就能抵达,乘坐价格预计将与地面高端专车持平。
除了上天,动力电池更助力大型船舶“下河”。配备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宜宾文旅”号新能源游船是目前四川最大的电动游览船,有效续航能力达4小时,据介绍,该船正在长江航道进行航线测试,航点覆盖合江门、李庄古镇等,预计年内投入载客试运营。
此外根据曾毓群的介绍,除了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开启量产外,宁德时代今年还将推出的“钠新”钠离子电池,有效降低对锂资源依赖,更安全、更低碳,并解决了低温性能痛点,为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新能源车普及提供新路径,从而大大拓展新能源车的使用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