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丽文表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郑丽文表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近日,郑丽文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强调,只有接受一个中国才能确保台湾的生存,只要台湾当局接受“九二共识”,紧张也将停止。11月7日,日本新一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抛出惊人论调:若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可能触发日本《安全保障相关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届时自卫队将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她进一步渲染局势“趋于严重”,暗示日本需为军事介入做准备。而这位身高1.78米、素以犀利著称的女政治家,用一句“只有接受一个中国,才能确保台湾的生存”的宣言,在岛内政坛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这不仅是她个人政治立场的鲜明宣示,更折射出台湾政坛在百年变局下的深层裂变。1969年生于云林眷村的郑丽文,父亲是随国民党迁台的云南籍军人。这个在军歌与戒严令中成长的女孩,却在1990年野百合学运中以台大法律系学生的身份,高举“反国民党暴政”的旗帜。彼时的她,是民进党眼中的“急独派先锋”,不仅参与起草“台湾独立建国大纲”,更在1996年以27岁之龄当选民进党籍“国大代表”,成为绿营最年轻的修宪主力。
转折发生在2002年。当民进党“卫生署代署长”涂醒哲陷入“舔耳案”丑闻时,时任民进党“国大”党团副总召集人的郑丽文在政论节目中直言:“这种道德瑕疵者不配领导公共卫生。”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党纪处分停权。这场风波成为她政治生涯的第一个分水岭——2005年,她以无党籍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次年通过不分区立法委员提名完成蓝营首秀。
“我不是叛徒,是理想主义者。”面对民进党“叛徒”的指控,郑丽文在2021年立法院质询苏贞昌时如此回应。这场著名的“叛徒之辩”中,她以民进党执政后贪腐横行、操控媒体等事实,揭穿了绿营“转型正义”的虚伪面纱。数据显示,她转投蓝营后,在立法机构质询次数年均达127次,其“快、准、狠”的质询风格,连绿营人士都私下承认“被问到冷汗直流”。
郑丽文的政治光谱演变,堪称台湾世代交替的缩影。早年作为“太阳花学运”参与者,她曾坚信“台湾独立是唯一出路”;但2008年马英九执政期间,她首次提出“台独是骗局”的论断,认为“激进独立只会让台湾沦为国际棋子”。这种转变在2025年达到顶点——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她不仅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更在接受日媒采访时直言:“赖清德当局将防务预算飙升至GDP的5%,这种军备竞赛只会让台湾成为火药桶。”
这种立场转变背后,是台湾民意的结构性变化。根据2025年10月《美丽岛电子报》民调,支持“急独”的民众已从2000年的32%降至14%,而主张“维持现状、渐进统一”的比例升至41%。郑丽文敏锐捕捉到这种变化,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中提出“经济优先、和平保底”的竞选纲领,承诺若当选将推动恢复两岸农渔产品直航、扩大青年交流。这种务实路线,使其在台中、彰化等传统蓝营票仓的支持率领先对手12个百分点。
尽管郑丽文在两岸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但其党内整合之路充满荆棘。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前主席朱立伦阵营暗中运作“反丽文联盟”,指控她“2002年退党是为谋取国民党资源”。更棘手的是,深蓝派质疑其“蓝皮绿骨”,理由是她曾与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共同发起“倒扁运动”。对此,郑丽文在辩论会上抛出“日本高市早苗参拜靖国神社”案例,反问:“如果我是绿营,会如此痛批日本政客干涉台湾事务吗?”绿营的攻击则更为猛烈。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在政论节目中嘲讽:“郑丽文现在谈一个中国,就像妓女从良谈贞洁。”面对这种人身攻击,她选择用数据反击:“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仍达38%,而民进党当局却将预算的23%用于军购——这就是你们说的‘守护台湾’?”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使其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率逆势上升7个百分点。
郑丽文的政治轨迹,恰似台湾政坛的微缩镜像。从学运世代到网络世代,从街头抗争到议会质询,她完整经历了台湾民主化的全过程。更耐人寻味的是,她与民进党2024年大选候选人赖清德同为1960年代生人,但政治选择截然相反——当赖清德抛出“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时,郑丽文却在推动恢复国共两党论坛,主张“用对话取代对抗”。种代际分野在2025年县市长选举中愈发明显。据国民党内部评估,若郑丽文路线得以贯彻,该党有望在北部六县市赢得过半席位,从而打破民进党“南绿北蓝”的选举格局。但风险同样存在:若选举失利,深蓝派可能逼宫改弦更张,而绿营则会趁势发起“反中保台”总动员。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郑丽文面临三重考验:如何调和党内路线分歧、如何应对民进党抹黑、如何说服台湾民众接受“一个中国”框架。她在接受日媒采访时提出的“两岸智慧和平方案”,或许提供了一条破局路径——通过恢复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推动功能性合作项目,逐步积累互信。“台湾没有时间了。”这句她在就职演说中的呐喊,既是警示,也是宣言。当民进党当局沉迷于“抗中保台”的意识形态操弄时,郑丽文选择用理性与务实开辟新路。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但正如她在台大法律系读书时写在笔记本上的那句话:“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但必须由多数人实践。”在台湾政坛的激流中,这位曾经的“绿营叛徒”,正以破局者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