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游客在巴厘岛出车祸致5死8伤
【中国游客在巴厘岛出车祸致5死8伤】当地时间14日,总台记者获悉,中国驻印尼登巴萨总领馆当天清晨接到巴厘省警方通报,一辆载有13名中国公民的汽车在巴厘岛北部布勒冷县发生交通事故,造成5人死亡、8人受伤。另有1名印尼籍司机受轻伤。中国驻印尼登巴萨总领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与印尼警方、医疗部门紧密协作,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家属联络及后续处置工作。这起悲剧再次将海外旅游安全问题推至公众视野,也引发了对旅游安全责任认定、基础设施保障及游客风险意识的深度思考。据印尼警方初步调查,事故车辆为当地旅游公司提供的12座面包车,事发时正搭载中国游客从布勒冷县某景点返回酒店。车辆在行驶至一段连续弯道时失控冲出路面,坠入约30米深的山沟。现场照片显示,涉事路段缺乏防护栏,路面狭窄且急弯密集,事故车辆严重损毁,车顶变形,车内物品散落一地。“这条路我们每天都要走,但雨季时特别危险。”当地居民向记者透露,布勒冷县北部山区以原始森林和火山景观闻名,但旅游道路建设长期滞后,部分路段甚至未铺设沥青,雨季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今年7月,东爪哇省庞越县曾发生类似事故:一辆载有两名中国游客的吉普车因司机注意力不集中追尾前车,失控坠入60米深山沟,所幸车顶打开使乘客被甩出车外才幸免于难。
当时,涉事路段同样被曝出“无防护栏、警示标志不足”等问题。中国驻印尼使领馆此前发布的《旅游安全提醒》中已明确指出:“印尼景区以险峻自然风光为主,布罗莫火山、赛武瀑布等地步道陡峭,吉普车老旧,游客失足跌落时有发生。”然而,此次事故表明,风险不仅存在于徒步探险,连常规交通环节也可能成为“隐形杀手”。
根据印尼《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需综合考量行为责任、因果关系、路权原则及安全义务四大要素。目前,印尼警方已成立专项调查组,重点排查以下可能因素:涉事面包车是否定期检修?刹车系统、轮胎磨损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印尼籍司机是否持有有效驾驶执照?是否存在疲劳驾驶、超速或酒驾行为?涉事路段是否符合旅游公路建设规范?缺乏防护栏是否构成设计缺陷?事发时是否下雨?路面湿滑是否影响车辆操控?
若调查证实司机存在重大过失(如超速、酒驾),其可能面临“过失致人死亡罪”指控,最高可判6年有期徒刑;若车辆所属公司未履行安全检查义务,则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若道路设计存在缺陷,印尼公共工程部或地方政府也可能被追加为责任方。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游客通过旅行社参团时,旅行社有义务选择具备资质的运输公司并签订安全协议。若旅行社未尽到审核义务,可能面临《旅游法》中“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处罚,包括停业整顿、罚款乃至吊销执照。
事故发生后,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的应急机制迅速启动:1小时内:与印尼警方建立直接联络,确认伤亡人员身份及伤情;3小时内:协调当地华人志愿者组成翻译小组,协助伤者与医护人员沟通;6小时内:联系遇难者家属,启动跨境遗体运送预案;12小时内:约见印尼旅游部官员,要求彻查事故原因并加强景区安全监管。
“我们已为伤者开通医疗绿色通道,并派专人陪同家属处理后续事宜。”总领馆领事保护官员表示,目前正与国内保险公司对接,推进伤亡理赔流程。同时,总领馆提醒在印尼中国公民:“雨季山区行车需格外谨慎,务必选择正规旅游公司,拒绝乘坐超载或车况不佳的车辆。”
这起悲剧并非孤立事件。据统计,2025年以来,中国公民在印尼已发生12起旅游安全事故,涉及溺水、交通事故、火山探险等多个领域。频发的风险暴露出三大短板。印尼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但道路建设投入不足,部分热门景区道路年久失修;旅游公司资质审核流于形式,部分司机无证上岗或超时驾驶;部分游客为追求“打卡”效果,忽视警示标志,甚至主动涉险拍摄。
破解这一困局需“多方共治”:印尼应加快修订《旅游安全标准》,强制景区配备急救站、防护栏及实时监控系统;旅行社需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运输公司、酒店一票否决;行前应购买高额旅游保险,学习基础急救知识,避免在恶劣天气或未开发区域活动。
巴厘岛的碧海蓝天背后,不应是游客生命的代价。这起事故为全球旅游市场敲响警钟:当“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安全保障必须跑在风险前面。唯有政府、企业、游客三方携手,才能让每一段旅程都载满美好,而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