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寒潮来了!大风、雨雪、降温在路上 最低温度0℃线将一路南压,市民在街上瑟瑟发抖!
创始人
2025-11-14 23:03:14
0

  寒潮来了!大风、雨雪、降温在路上

  【寒潮来了!大风、雨雪、降温在路上】据报道,受寒潮影响,14日至17日,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6至10℃,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南部、重庆北部及江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至14℃。18日清晨时分,最低温度0℃线将一路南压,抵达苏皖南部以及湖北北部等区域。届时,上述地区不仅会遭遇4至6级的大风天气,还伴有阵风7至8级,局部地区的风力更是强劲,可达9至10级。具体来看,此次寒潮的推进节奏如下:14日至15日期间,寒潮主要在新疆北部、甘肃、宁夏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威”;16日至17日,寒潮将一路东移南下,进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16日至19日期间,随着冷空气浩浩荡荡地入海,我国东部与南部海区将接连掀起6至8级大风浪潮,阵风风力更是飙升至9至10级,似一头头狂怒的野兽在海上肆虐。城市的大街小巷瞬间变了模样,原本身着轻薄衣衫的人们,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寒意施了魔法,纷纷裹上了厚重的羽绒服,一个个圆滚滚的,宛如可爱的“棉球”。他们头戴帽子、脖围围巾、手戴手套,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双警惕而灵动的眼睛,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个因寒冷而变得陌生的世界。

  孩子们更是被家长们呵护备至,裹得密不透风。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被毛茸茸的围巾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只留下一串串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在凛冽的寒风中肆意飘荡,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就连平日里追求时尚、注重风度的年轻女孩们,此刻也暂时放下了对美的执着,纷纷换上了长款羽绒服,搭配上加绒打底裤,脚蹬一双暖和的雪地靴,既保暖又显得俏皮可爱,宛如冬日里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而在此之前,多地已然经历了一场寒潮的洗礼。时光回溯到2025年10月下旬,北方多地遭遇了一场罕见至极的寒潮天气,部分地区单日降温幅度竟超过20℃,一举创下了历史极值,仿佛一夜之间从温暖的秋日跌入了冰冷的寒冬。在这场寒潮的猛烈冲击下,西安小寨商圈的电子大屏上,突然亮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标语——“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条标语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话题。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市民们也纷纷各出奇招,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积极应对这场“提前到来的冬天”。

  10月23日,当暮色如一层轻柔的薄纱,悄然笼罩大地,西安小寨商圈的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外,那面巨型LED屏的画面陡然一变。在一片猩红如血的底色映衬下,白色大字如惊雷般滚动显现:“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条简短却极具冲击力的标语,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瞬间划破了舆论的夜空,如星火般迅速蔓延开来,引爆了一场舆论的狂欢。从地铁车厢里乘客们此起彼伏的低声议论,到早餐摊点前食客们热火朝天的热烈讨论,几乎每一个西安人都被这行突如其来的标语所吸引,纷纷加入到了议论的行列之中,热度持续攀升,久久居高不下。

  气象数据如同一本精准的史书,详细记录下了这段特殊时期的天气变迁。在10月15日至24日这段时间里,西安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了4.2℃,这一数值成为了近十年同期中的最低纪录。尤为引人关注的是,23日这一天,单日降温幅度竟然高达20℃,一举创下了自1981年以来10月单日降温的极值。当我们将视线转向东北城市沈阳,对比其同期数据(23日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2℃,24小时降温8℃),不难发现,西安此次的“速冻”威力,竟然已经超越了以寒冷著称的东北地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气温骤降,西安市民们的反应既真实可感,又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与烟火味。曲江新区,82岁的张奶奶在凌晨5点便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厚棉裤,她感慨万千地说道:“活了八十岁,还是头一回在十月天里,被冻得直打哆嗦。”西北大学的学生李萌,则裹着毛毯,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配图是窗外呼啸而过的北风,以及纷纷扬扬飘落的银杏叶,她吐槽道:“这天气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昨天还穿着短袖配凉鞋,逍遥自在,今天就得套上三层秋裤,裹得严严实实。”而年轻人更是发挥创意,发明了“洋葱式穿衣法”——内穿短袖,外裹羽绒服,还配上了幽默的文案:“热了脱、冷了穿,西安人的智慧,就藏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衣物之中。”

  而降温对于每天都要在寒冷中奔波的上班族来说,这股强冷空气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张先生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都要乘坐地铁去公司上班。平时,他总是穿着轻便的西装,提着公文包,在人群中穿梭自如。但这次降温,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通勤装备。降温前一天晚上,张先生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厚棉衣和围巾、手套。第二天早上,当他裹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毛茸茸的手套和围巾走出家门时,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粽子”。

  去地铁站路上,寒风割脸,张先生埋脸围巾中,仅露双眼。地铁站内稍暖仍有寒意,他挤在人群中盼地铁快至。车来后他随人群上车,见众人皆裹严实,面带疲惫无奈。到公司,同事皆穿厚衣,搓手抱怨降温,有人调侃天气似从夏直入冬。张先生坐工位开始工作,虽冷但知生活工作要继续。西安冬季采暖期长,建筑保温却参照“温和气候区”设计,此次降温暴露城市基建短板:老旧小区暖气未达,市民靠空调等硬扛;新建小区能耗高,与“双碳”目标相悖。

  西安的“速冻”并非孤例。10月18日,石家庄入冬,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纪录;10月20日,北京最低气温降至-0.5℃,南二环杂货店门口,电动车“挡风被”生意火爆,骑手、警察、上班族紧急加装;丰台区壁挂炉维修店主称,国庆假期后第三天,维修活儿便多起来,比去年提前半个多月。

  10月16日晚甘肃渭源下雪,17日早积雪三寸厚,农民郭琳琳玉米收半、百合几近冻地里。21日部分城区提前10天供暖,农村仍秋收难。北京10月18日前后强冷空气来袭,社区砍柳树,新发地蔬菜价格翻倍,因低温寡照蔬菜产量降。气温骤降也冲击动植物,北京野生动物救助志愿者称,中秋节后刺猬求助电话增40%,不少被冻伤、失温或冻死。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寒潮源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途经河西走廊时加速,使西安成为“冷空气过境第一站”。而东北地区因纬度更高,冷空气抵达时已“力竭”,降温幅度反而较小。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西安作为内陆城市,既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直接影响,又面临“暖湿化”趋势——冬季降水增多,但“湿冷”比“干冷”更易造成体感温度骤降。商场电子屏的标语,从调侃演变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记忆。西安人用幽默化解寒意,用智慧适应变化,更用行动呼吁:城市规划需未雨绸缪,从“被动抗寒”转向“主动适寒”。毕竟,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北,在气候变化的寒潮中,唯有韧性,才能让城市温暖如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