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野求生“冷美人”退赛
【荒野求生“冷美人”退赛】11月14日,湖南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热门选手“冷美人”被送医,诊断结果为营养不良,体检未通过遗憾退赛,目前经输液补充营养后暂无大碍。作为赛事中唯一女性,杨朝芹的参赛本就备受瞩目。10月24日,赛程第16天,她面对镜头时虽已“瘦成闪电”,手指开裂、嘴唇干裂,却仍保持冷静:“不预判能坚持多久,能过一天是一天。”她每日靠采摘未知野果野菜、烤蚂蚱充饥,甚至尝试饮用浑水,多次因误食有毒植物催吐保命。这种“试错式生存”让她反复强调:“我的方法很危险,大家不要尝试。”赛事第36天,生理期剧痛将她推向崩溃边缘。她蜷缩在潮湿的庇护所中,误以为肠梗阻发作,痛哭着却仍拒绝放弃:“越是绝境,姐越冷静。”然而,次日(第37天)的突然晕倒,彻底终结了她的挑战。医疗组诊断显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她体重骤降、电解质紊乱,体检指标全面亮红灯,被迫终止比赛。
杨朝芹的遭遇并非孤例。赛事开赛时100名选手,截至11月10日仅剩16人(15男1女),淘汰率超80%。退赛原因触目惊心:60%因缺盐导致水肿乏力,25%因意外伤病(如冻伤、过敏),甚至有选手因猕猴桃毛过敏、误食毒草退出。93号选手杨雪虽每日“吃得很饱”,却因左眼被树枝刺伤,在医疗组警告“继续滞留可能永久失明”后含泪退赛;退役特种兵王昌繁因体脂率降至7%、缺盐严重,主动选择“清醒的胜利”:“盲目坚持可能透支生命。”
赛事规则的严苛性加剧了生存危机。选手被禁止携带任何个人物资(包括盐和药品),资源分配极度不均——A区选手日均食物摄入量不足B区的三分之一。为争夺镜头曝光,部分选手被迫冒险:有人喝尿液维持水分,有人用蜘蛛网止血,甚至有选手为“比惨式激励”的阶段性奖金(如30天奖1万元)采取极端手段。
杨朝芹的退赛,将赛事主办方推向风口浪尖。尽管主办方宣称配备“安全员巡逻制”,但暴雨天气下该机制形同虚设。法律界人士质疑:在选手普遍暴瘦、多人出现器官损伤的情况下,赛事方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退赛选手的工伤认定与权益保障如何解决?
更值得警惕的是赛事的娱乐化倾向。某直播平台趁机推出“24小时荒野求生模拟器”,付费用户可操控虚拟角色体验“饥饿游戏”;选手杨雪退赛后猛吃泡面的场景被解读为“回归现代文明的象征”,引发网友对“生存压力”的集体共鸣。生态哲学家指出:“真正的进步,有时是学会如何优雅地退步。”当生存挑战沦为流量狂欢,当选手健康成为奖金的筹码,这场赛事已背离极限运动的初衷。
在一片争议中,杨朝芹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她拒绝将生理期腹痛、漏雨庇护所等困境作为博取同情的工具,甚至在退赛前仍试图隐藏虚弱。赛事总策划人坦言:“我最佩服她,但她难夺冠。”这种“不妥协的坚持”与“清醒的退场”,构成对极端挑战的温柔反抗。
值得欣慰的是,赛事方在退赛事件后释放善意。承办方“老六荒野”直播中向杨朝芹抛出橄榄枝,承诺为其提供景区工作岗位;多家运动品牌、户外装备商向退赛选手伸出合作邀约。这些转变或许预示着:生存挑战不必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商业价值与人文关怀可以共存。
杨朝芹的退赛,为所有追逐极限的人敲响警钟。野外生存专家指出,正规荒野求生训练需配备专业医疗队、卫星定位和应急撤离方案,而七星山赛事的“安全员巡逻制”在极端环境下形同虚设。当选手们为20万元奖金透支生命时,我们不得不追问:真正的胜利,究竟是坚持到最后,还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护自己?
这场荒野求生秀终将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如何守住生命尊严的底线?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如何平衡冒险精神与人文关怀?或许正如网友所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退赛不是失败,而是对生命的敬畏。”愿每一个挑战极限的灵魂,都能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听见内心最温柔的声音——那是对生命的珍视,对自我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