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14日电 超过300位来自建筑业界、物业管理业界、学者、特区政府及非政府机构人士,14日齐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区政府屋宇署举行的“楼宇安全研讨会”,深入探讨如何将创新科技应用于优化建筑设计、楼宇复修保养及工地安全管理等关键领域,共同为提升楼宇安全及推动未来行业发展寻求创新方案。

楼宇安全研讨会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研讨会上表示,运用新科技提升建筑安全及效率是大势所趋,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建筑业数码化,包括推动业界广泛应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BIM),计划在今年年底公布经优化的路线图,以循序渐进方式将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应用扩展至不同规模的私人项目。
在建造及工地安全方面,宁汉豪表示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组装合成”(MiC)建筑法,早前已发布“组装合成”通关便利指南及推行“组装合成”制造商认证计划,以推动更多“组装合成”项目。特区政府将于明年上半年试行中央集中采购钢筋和“组装合成”构件等常用物料,并会推行“成本管控数码平台”,建立市场价格资料库。此外,特区政府持续推动业界广泛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4S),至今已有超过550个公私营工地获得“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标签。
宁汉豪指出,应用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对屋宇署的工作尤为重要,期望在更多相关领域,包括楼宇维修保养、楼宇安全设计、特区政府部门数码平台数据互通等,加强与业界合作,携手推动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
屋宇署署长何镇雄致欢迎辞时表示,屋宇署一直致力发掘和透过创新科技以提升楼宇安全的监管和服务。他举例说,屋宇署主动对潜在风险较高的楼宇外墙进行勘察,并运用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协助勘察及分析外墙欠妥之处。
为提升执法效率,屋宇署在上月推出了电子化“个案管理与报告平台”,针对逾期未遵办的法定命令及通知,自动发出警告信,取代以往人手拟备信件的程序;业主亦可透过屋宇署网页或扫描信件上的二维码登入平台,汇报遵办命令或通知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推动业界采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以提升楼宇设计、建造和保养,屋宇署开发了一系列自动核查工具,包括面积、消防安全及结构核查工具,可于屋宇署网页免费下载,让业界在入则前预先核查设计是否符合《建筑物条例》的规定。今年年底,署方亦会推出有关楼宇间距的核查工具,以利便业界符合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指引。
何镇雄说,屋宇署会继续与业界携手,把握科技发展和数码转型的机遇,共同建设一个更安全及可持续的建筑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