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车辆撞破护栏冲入长江
【上海一车辆撞破护栏冲入长江】11月13日中午,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附近的双江路路口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一辆汽车以极快速度冲上江堤,撞破防护栏后坠入长江。事发后,长江航运公安、消防及医疗部门紧急联动,虽全力救援,仍未能挽回车内人员生命。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不仅让一座城市陷入哀痛,更以血色代价警示公众:交通安全容不得半分疏忽。根据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13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一辆黑色轿车沿双江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滨江森林公园二期路段时,突然偏离车道,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冲上江堤。车辆先是撞断路边一根水泥立柱,紧接着猛烈撞击江堤防护栏。在金属扭曲的刺耳声中,护栏被硬生生撕开一道数米宽的缺口,轿车如脱缰野马般坠入长江。“那声音像爆炸一样,江水溅起十几米高。”附近钓鱼的市民王先生回忆,他看到车辆坠江后,仅露出半截车尾,很快被翻涌的江水吞没。另一段监控画面显示,从车辆失控到坠江,全程不足10秒。事发后,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及120急救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15分钟后,首批救援力量抵达现场。“江面风大浪急,给潜水作业带来极大困难。”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介绍,由于车辆坠江位置靠近主航道,水流湍急且能见度低,潜水员多次下潜才定位到沉车位置。经过近40分钟的紧张作业,救援人员用绳索固定住车身,由拖船将其拖至浅水区。13时50分,被困车内人员被救出。现场急救医生表示,虽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但因溺水时间过长,最终确认死亡。据警方透露,车内仅有一名驾驶员,身份信息已初步确认,事故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被撞毁的防护栏由混凝土立柱和双层波纹钢组成,高度约1.2米。尽管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标准,但此次事故中,车辆仍轻易突破防线。
“这类护栏主要防范普通碰撞,对高速冲击的防护能力有限。”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家张教授指出,欧美国家常在临水道路设置防撞缓冲设施,如混凝土墩或缆索护栏,可有效吸收冲击力。他建议,上海作为滨水城市,应系统性评估临江、临河道路的防护标准。
滨江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事发路段限速40公里/小时,且设有明显警示标志。但记者观察到,由于该路段视野开阔,部分驾驶员存在超速行为。附近居民刘女士称:“经常看到车开得飞快,像在飙车。”
事故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登上热搜榜。网友留言:“每次经过滨江路都捏把汗,护栏太矮了!”而有的网友则反思:“再坚固的护栏也防不住人心的侥幸,开车不是儿戏!”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在14日发布的通报中强调,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临水道路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整治超速、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上海已发生12起车辆坠河(江)事故,造成7人死亡,其中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占83%。
“每起事故背后都是家庭的破碎。”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女士指出,随着城市扩张,临水道路增多,但部分驾驶员的“路权意识”和“风险认知”却未同步提升。她呼吁,应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并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
这起悲剧并非孤例。2023年5月,上海金山区景钱路曾发生SUV撞断桥栏坠河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农村道路防护设施的薄弱;2025年2月,S32申嘉湖高速一辆大巴因雨天打滑撞护栏,致1死2伤……一串串冰冷数字背后,是交通安全的系统性挑战。
专家建议,可从三方面强化防护:硬件升级:在临水、临崖路段增设防撞护栏或缓冲带,定期检测维护现有设施;科技赋能:推广智能限速系统、驾驶员状态监测设备,利用大数据预警高风险路段;意识重塑:通过VR模拟事故体验、社区安全讲座等方式,让“敬畏生命”成为驾驶本能。
当夕阳为黄浦江镀上金边,滨江森林公园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江堤上,新补种的绿植在寒风中摇曳,被撞毁的护栏处,工人正连夜安装更坚固的钢制防护。这场悲剧终将淡出公众视野,但它留下的警示不应被遗忘——每一条交通规则的制定,每一处防护设施的设置,都凝聚着无数血泪教训。对于每个驾驶者而言,手握方向盘的那一刻,不仅掌控着自己的命运,更肩负着他人的安危。愿这起事故成为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让“谨慎驾驶”四个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