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4日电 题:香港立法会选举论坛观察:民生议题成投票“风向标”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 谭畅
随著12月7日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投票日临近,特区政府自11月11日起陆续举办39场选举论坛,各候选人积极阐述政纲,现场气氛热烈。中通社记者走访多个地方选区论坛,发现医疗、交通等民生议题是选民衡量候选人的核心标准。
今年市民对立法会选举的热情明显提升。记者观察到,连日来的选举论坛,场场都是座无虚席。论坛上,候选人敢讲理念;论坛后,市民更愿发声。不少选民听完论坛,都直接向传媒表达意见。
选民普遍聚焦区内医疗、交通、就业议题。在新界西北地方选区论坛结束后,元朗区老居民李婆婆对记者直言,最关心政策“能否落地”:“去公立医院看病预约太久,我们老人没收入,医疗最要紧。”她表示已锁定心仪候选人,将和街坊一起投票。
新界北、新界西北两场地方选区候选人都在论坛上谈到北部都会区发展。有老伯表示乐见发展,但更迫切希望解决就业困境:“总听说就业环境差,盼孙子毕业后有条好出路。”
也有选民重政纲更重过往实绩。在大埔区居住40年的方女士向记者坦言,时间会检验谁在真心服务社区:“‘亲民贴地’不能只喊口号,哪位议员真做事,街坊心里有数。”她已号召亲友投票给值得信任的候选人。
街坊陈先生道出许多选民的心声。他对记者说,居民们最关心的是那些切实影响自己生活的问题:“如果连眼前面临的问题都不能落实解决,谈何长远规划?”

香港中通社图片
市民黎女士作为退休人士,称医疗和交通是“头等大事”,全家将慎重比较候选人主张后“总动员投票”。听完论坛全程的梁婆婆强调,会综合考察政纲与过往工作记录:“要选有心有力的代表,生活才会变好。”
在完善选举制度前,没有政治背景、政党支持的年轻候选人,很难有能力展开竞争。但如今,地区直选取消“比例代表制”,划分为更多选区,选民更容易选出代表当地利益的候选人。
九龙东地方选区选民王小姐表示,自己并不固定支援哪一政党,或哪位候选人,最终选择取决于候选人的实际行动:“谁能真正为大家谋利益,我们就选谁。”
正如街坊所言,谁能将承诺转化为切实改善生活的行动,谁就能赢得支持。12月7日的投票日,将见证香港市民以手中选票,选出贤能建设更美好的社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