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上海一居民挖掘地下室形成数米深坑 6米深面积达300㎡的巨坑,邻居每晚都能听见施工声!
创始人
2025-11-14 11:05:53
0

  上海一居民挖掘地下室形成数米深坑

  【上海一居民挖掘地下室形成数米深坑】11月12日,多位上海市民反映上海四季雅苑小区有业主私自挖掘地下室,形成面积约300平方米、深度达6米的巨坑,坑壁紧邻三户邻居房屋(间距仅30-60厘米)。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城管中队工作人员表示,11月12日也收到了市民投诉,这种情况无疑属于违规操作,目前相关部门已正式受理该事件,并正在开展深入调查。据了解,自2025年1月起,该施工行为便持续不断,施工方采取了一种“打游击”式的作业策略:每当城管人员到达现场,施工便立即停止;而一旦城管离开,施工又迅速恢复。不仅如此,施工队还常常在夜间偷运渣土,白天则使用挖掘机进行挖掘,并不断向深坑内浇筑钢筋水泥,试图以此方式固化违规建筑。这一系列行为,已导致周边邻里的房屋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窗台断裂渗水等。在受害业主孙女士的家中,裂缝从地面蜿蜒而上,直达墙体高处,部分区域的断裂状况令人触目惊心。深坑的持续挖掘还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整栋楼的地基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居民们整日忧心忡忡,担心楼体随时可能坍塌。“每天,钢筋碰撞发出的刺耳声响不绝于耳。夜晚,躺在床上,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生怕楼会突然坍塌。”居民王先生的一番话,道出了整栋楼128户居民的共同担忧与恐惧。

  事实上,此类因私挖地下室而引发的悲剧并非孤例。2021年,杭州某小区有业主私自挖掘两层地下室,导致相邻楼体倾斜达15度,迫使20余户居民连夜撤离家园;2022年,北京朝阳区一处违建地下室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的惨痛后果。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无一不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漠视生命安全,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然而,面对如此肆无忌惮的违建行为,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城管中队的回应却令人感到失望和震惊:“已受理,正在调查中。”据居民们透露,这场施工方与城管部门之间的“猫鼠游戏”已持续了半年之久。施工方巧妙地利用“时间差”,与监管部门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而监管部门则始终深陷“到场-停工-离开-复工”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治理模式,实质上是将“动态监管”异化为“被动接诉”,将“源头遏制”降格为“事后补漏”,实在令人担忧。

  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何违建能堂而皇之地浇筑钢筋水泥?根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私挖地下室需同时违反规划、建设、消防等多项法规,本应面临"立即停工、限期回填、高额罚款"的联合惩戒。然而现实中,基层部门常以"职权交叉""流程繁琐"为由推诿,导致违建者利用监管缝隙肆意妄为。某街道城管负责人曾私下坦言:"回填一个深坑需要数十万元,这笔钱谁出?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这种"怕麻烦、怕担责"的心态,正是懒政滋生的温床。

  要根治此类乱象,需构建"技术防控+法律严惩+社会共治"的三维体系。技术层面,可借鉴深圳"无人机巡查+AI图像识别"系统,对重点小区实施24小时违建监测;法律层面,需提高违法成本——参照《刑法》第114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违建者追究刑责;社会层面,应建立"业主信用档案",将违建行为与房产交易、子女入学挂钩,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城市已展开探索:广州2023年出台《住宅小区违建治理条例》,明确"发现即拆、拆后复原"原则,违建拆除费用由业主全额承担;成都推行"网格员+物业+业主"联防机制,实现违建投诉响应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这些实践证明,只要摒弃"等投诉再处理"的惰性思维,主动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闭环,完全能够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6米深坑,挖的是私利,埋的是隐患,毁的是公信。当个别居民将邻里安全视为儿戏,当基层治理沦为"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生命无价,安全至上——这不应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应是刻在治理者心中的底线。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治违,以"钉钉子"的精神压实责任,才能真正筑牢城市安全的"地下长城"。

  面对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监管却显得力不从心。花木街道城管中队工作人员表示,11月12日收到了市民投诉,并承认“这种情况肯定属于违规,‘不允许挖,没有这个审批程序,不管是谁挖的都不允许。’”然而,早在6月,城管就已介入此事,却未能有效阻止施工的持续。类似私挖地下室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10月,上海黄浦区“太阳都市花园”小区也有业主在装修时私挖地面达50厘米。尽管所在楼栋高33层、有上百户居民,施工仍持续进行。杨浦区城管在处理一起私挖投诉时,仅简单核对建筑原始图纸后认为“被拆墙体不属承重墙,问题主要在外立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五十三条,物业公司有权要求违规业主立即停止行为并整改。但法律执行却遭遇了现实阻力。上海市物业事务管理中心在分析另一起私挖事件时指出,物业在报送、处置与门禁核验等方面存在疏漏。挖掘机竟能以“燃气管道施工”名义登记进入小区。对于此类行为,上海市城管部门明确表示,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应“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在闵行区虹桥镇,城管中队在处理一起破坏承重墙案件时,经过38条短信、15次敲门,关闭了180天的房门终于打开,受损的“生命墙”最终恢复如初。

  四季雅苑位于上海浦东内环核心区,二手房成交均价维持在18-24万元/㎡,总价超2899万元。昂贵的房价并未换来安全的居住环境。类似私挖行为不仅危及邻里安全,更破坏城市整体规划和管理秩序。专业人士强调,后期一定要进行科学回填和加固,否则后续房屋还会有安全隐患。孙女士表示,后续将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专业的房屋鉴定单位对房屋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

  孙女士的院子里,裂缝像蜘蛛网一样在墙体上蔓延。她告诉记者,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城管的最终处理结果,等待科学的回填方案,等待法院的判决。而那个300平方米、6米深的巨坑,依然像一道伤疤,横在小区的心脏位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