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国资扎堆出售房产
【地方国资扎堆出售房产】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广州产权交易所、山东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陆续挂出数百套房产转让信息,涉及北京天恒集团、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烟台城投等数十家地方国资企业。这场席卷全国的“国资卖房潮”,既折射出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下的企业生存困境,也暴露出地方财政与城投平台债务压力的叠加效应。北京天恒集团以3.3亿元总价挂牌111套房产,涵盖西城金融街18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开间与房山2万元/平方米的毛坯房,形成鲜明价格对比。这些房源中,80-90平方米户型占比过半,最小面积仅23平方米,部分房产因市场下行导致价值缩水,成为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沉睡资产”。在广州,番禺区保利鸿悦花园55套房产经历二次挂牌,总价从2.2亿元骤降至1.42亿元,降幅达65%。这类房源曾作为“竞自持”政策下的调控工具,如今因房企资金链紧张被迫转售。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同步挂牌60套住宅,广州地铁集团则推出26套房产,形成国资平台“组团出货”的奇观。四线城市的抛售力度同样惊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批量挂牌68套住宅,单价仅3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当地市场均价。成都铁路兴达建筑公司一次性抛售四川什邡市48套住宅,烟台、淄博等地国资公司挂牌房产总数超百套,挂牌金额达数千万元。天恒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亏损3.9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3.5%。企业自2018年起淡出北京土地市场,转向城市更新领域,但前期投入导致资金链紧绷。通过出售111套房产,企业可一次性回收超3亿元现金,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允许企业在去化周期低于18个月的区域,将“竞自持”住房转为可售。这一政策直接推动广州轻工集团、广州地铁集团等企业加速处置存量房产。在山东,烟台城投挂牌的房产中,部分为早年“竞配建”的安置房,长期闲置导致持有成本高企。
北京西城区大红罗厂街某住宅挂牌价1396.89万元,单价16.49万元/平方米,较9月二手房均价高出7%。但该小区3个月内价格下跌41%,迫使业主加速出货。在四线城市,瓦房店市复州城镇68套房产以低于市场价甩卖,反映出人口流出区域资产贬值风险。
广州番禺区保利鸿悦花园55套房产整体转让,对板块内其他房源形成价格压制。尽管国资平台房源关注度有限,但批量入市仍导致市场放盘量激增。7月广州二手房成交量虽处高位,但业主借政策利好集中出货,已显现供大于求趋势。
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国资转让房产多“带现状、不带租约”,装修与维修成本需买方承担。例如,某城投公司挂牌的商业用房因管道老化,买方需额外支付15万元改造费用。购房者需重点核查土地性质、规划用途及原租赁合同,避免隐性成本。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仍具抗跌性,如北京金融街开间虽单价高企,但因稀缺性保持流动性。而四线城市批量房源面临去化难题,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瓦房店市的68套房产,因当地年新房销售不足千套,整体出售难度较大。
天恒集团全面退出房地产开发,聚焦城市更新;中国航空结算公司两次挂牌北京朝阳区办公楼,直降9000万元后仍未觅得买家,反映非核心资产处置困境。国企正通过剥离低效地产业务,回归主业赛道。
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公开转让302套住宅,西昌市拍卖144套经适房,均采取“线下看房、网上竞价”模式。这类房源过去面向特定群体分配,如今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配置效率,避免资源闲置。
地方国资卖房收入部分用于兑付到期债务。例如,某市城投平台通过处置200套商铺,回收资金8亿元,其中60%用于偿还专项债利息。这种“资产变现-债务化解”的链条,成为当前稳财政的重要抓手。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指出:“国资卖房是资源资产化的直接表现,符合国有‘三资’改革方向。”通过将闲置房产转化为现金流,既能增强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又能推动资产效率最大化。
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强调:“人口流动导致区域住房需求错配,部分保障房出现供给过剩。”例如,东北某市经适房空置率达30%,而沿海城市却一房难求。国资卖房实质是市场化的再平衡过程。
这场卖房潮暴露出房地产市场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资产处置“止血”;另一方面,大规模抛售可能引发价格波动。如何在化解风险与稳定市场间取得平衡,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关键课题。
可以预见,随着国有“三资”改革的深化,地方国资将加速从“土地财政”向“运营财政”转型。而那些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及时调整资产结构的企业,将在这场调整中占据先机。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理性判断、规避风险,方能在市场波动中守护财富安全。当最后一批国资房源完成交易,留下的不仅是冰冷的成交数据,更是一个行业从粗放扩张到精益运营的深刻蜕变。这场变革,终将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