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超过9小时 身体这些风险在增加
【睡眠超过9小时 身体这些风险在增加】11月14日消息,#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话题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当“8小时睡眠有利健康”的说法广泛流传,每天睡多久最有利于健康引发关注!报道称,冬季心血管病高发,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或者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可能会间接损害心血管。有网友表示,“睡到自然醒就是最适合的睡眠时间”;“每个人体质不同,消耗不同,睡眠时间不一样啊。现代人压力大,其实能睡九个小时最好。”那么,每天睡觉超过9小时,真的对身体有害吗?确实有这个可能!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团队在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Neurology》上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该研究对3万余名平均年龄62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随访,结果触目惊心:与每晚睡眠7 - 8小时的人相比,睡眠超过9小时者的中风风险竟增加23%。而且,这一关联在调整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传统风险因素后依然显著。这意味着,即便排除了其他常见致病因素,超9小时睡眠仍可能是中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睡得越多风险越高。对于那些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而言,超长睡眠不仅不能成为身体的“修复剂”,反而可能成为病情恶化的“催化剂”。因此,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更应避免多睡,同时积极干预控制基础疾病,否则很可能陷入健康危机的恶性循环。
这一研究结果犹如一记重锤,敲碎了我们对超长睡眠的美好幻想。它让我们认识到,睡眠并非越长越好,过度的睡眠同样可能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中风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风险与超长睡眠紧密相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项发表在《睡眠健康》的研究发现,无论其他生活方式如何,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其中,相比于每晚睡8小时的人,睡10小时、11小时、12小时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升高20%、50%和80%。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超长睡眠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睡眠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同时,8小时非“最佳睡眠时长”,因人而异。睡眠不足或过多均有风险,究竟睡多久健康无统一答案。专家称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不同,婴幼儿最多,18岁后趋于稳定但非固定。有天生短睡眠者,每天睡5-6小时即可,或与DEC2基因突变有关;也有天生长睡眠者,需睡9小时甚至更久。
在追求“标准睡眠时长”的道路上,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8小时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睡眠时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大不相同。婴幼儿时期,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睡眠需求最多,充足的睡眠是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随着年龄增长,18岁后睡眠时间趋于稳定,但也并非固定不变。
更有趣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有天生短睡眠者,他们每天只需睡5 - 6小时就能精神饱满、活力充沛,这或许与DEC2基因突变有关。这类人仿佛拥有独特的“睡眠密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身体和大脑的修复与调整。而与之相反,也有天生长睡眠者,他们需要睡9小时甚至更久才能恢复精力。对于他们来说,强行缩短睡眠时间,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一系列问题。
睡眠,作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我们不能被“8小时睡眠定论”所束缚,而应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睡眠时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无法像天生短睡眠者那样拥有高效的睡眠,但也不必盲目追求超长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或使用电子设备,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睡眠时间过长但仍感到疲劳、困倦,或者睡眠时间过短就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调整睡眠习惯,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睡眠是一场与自己身体的对话,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超9小时睡眠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让我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科学的态度探索属于自己的“健康睡眠时长”,为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