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病逝
【少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病逝】“我的儿子,非常坚强。”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詹先生声音疲惫,他的儿子,18 岁的詹胡涛,刚刚收到大连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却因 EB 病毒感染引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以 587 分高考成绩实现大学梦的少年,这个崇拜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梦想设计安全火车的年轻人,在高考结束后与一场罕见疾病抗争了数月,最终未能踏进他向往的大学校园。他枕下的录取通知书还带着油墨香,却再也等不到主人拆开它、带着它走进大连的秋天。
2025 年高考前几天,詹胡涛出现了满脸通红、头晕乏力的症状。彼时,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减少,书桌上的试卷堆得老高,他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来的考试,不愿因为身体不适打乱节奏。父母带他到镇上诊所就诊,医生判断为考前压力引发的感冒,开了药物并安排了三天吊瓶。轻微缓解后,詹胡涛便立刻回到书桌前,顶着昏沉的脑袋刷题、背书,硬是撑着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考试。“孩子一直说不能耽误,考完再说”,詹先生回忆时红了眼眶,“后来成绩出来是 587 分,比预估的还好,我们都以为苦日子要熬出头了”。这个分数稳稳超过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录取线,少年离 “设计安全火车” 的梦想,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谁也没想到,高考结束十天后,病魔的阴影再次笼罩 —— 詹胡涛再次发烧,体温飙升至 39℃以上,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吞咽疼痛的症状。家人起初仍以为是高考后免疫力下降,继续用吊水退烧,直到第三次发烧时,社区血常规检查显示血项异常,那串偏离正常范围的数字,才让这个家庭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詹先生立刻带着孩子赶往县医院,医生看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赶紧去大医院,这病我们治不了”。辗转到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经过一系列复杂检查,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 ——EB 病毒感染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毒激活免疫细胞异常增殖,会疯狂攻击自身组织,典型特征为持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而 EB 病毒引发的病例,预后极差。住院十几天,经过初步治疗,詹胡涛的病毒载量略有下降,恰逢高考志愿填报期。躺在病床上,他拿着志愿填报手册,手指反复摩挲着 “大连交通大学” 的名字,“爸,我要报车辆工程,那里有詹天佑学院”。这个从小就崇拜 “中国铁路之父” 的少年,早已把 “设计更安全的火车” 当作人生目标。家人与医院沟通后,申请出院一天,詹胡涛坐在家里的书桌前,一笔一划填完志愿,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不知道,这场与病魔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病情暂时稳定后,詹胡涛出院回家观察,可没几天,发烧再次袭来,退烧药、吊瓶都无济于事。詹先生带着孩子连夜赶赴上海,辗转住进瑞金医院。就在治疗最艰难的时候,一个包裹从安徽寄到了上海 —— 大连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詹胡涛颤抖着双手拆开信封,把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压在枕头下,“等我好了,就去大连报道,补上落下的课”。从那以后,这本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他病榻上的精神支柱。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严重,口腔溃疡让他连喝水都疼,胃痛整夜整夜折磨着他,头发大把大把脱落,体重从 120 斤骤降至不足 90 斤,可每次疼到忍不住时,他都会伸手摸一摸枕头下的通知书,仿佛那上面有能支撑他走下去的力量。“他从来不在我们面前喊疼,实在受不了了,就盯着通知书发呆,说想快点见到大学老师和同学”,詹先生的声音里满是心疼。
治疗间隙,詹胡涛没有放弃对梦想的坚持。他躺在病床上,用蜡笔在笔记本上画火车 —— 长长的车厢、流线型的车头,车头上方写着 “詹天佑号”,车身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迹标注 “目标:大连”。有时候没力气握笔,他就让家人帮忙画,自己在旁边指挥 “这里要画得再安全一点”“车轮要稳固”。笔记本里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他用铅笔写的:“等化疗结束,就去报道,补上所有落下的课”。那些画满火车的纸页,记录着一个少年在绝境中,对未来最纯粹的渴望。可现实的残酷远超想象,医生告知詹先生,唯一的治愈希望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治疗费用是天文数字 —— 放疗 7 万元,骨髓移植及后续护理费用高达 40 万元。这个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家庭,为了凑钱,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向亲友四处拆借,短短一个月就背上了 20 多万债务。走投无路时,詹胡涛的母亲在网上发布了求助信息,少年的坚强与梦想打动了无数人,网友们纷纷捐款,爱心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大连交通大学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家属,承诺 “永远为詹胡涛保留学籍,只要他康复,随时可以来校就读”,还组织师生录制鼓励视频,为他加油打气。11 月 4 日,好消息传来 —— 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型!几天后,詹胡涛被推进移植舱,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少年终于要迎来曙光了。
可命运还是没能眷顾这个坚强的孩子。医生曾提醒,术后十天是关键危险期,排异反应和感染都可能致命。移植手术刚过 3 天,詹胡涛就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身体各项机能急剧衰退。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用上了最好的药物,可他的生命体征还是一点点微弱下去。11 月 10 日晚上 10 点,在与病魔抗争了四个多月后,18 岁的詹胡涛永远闭上了双眼,枕头下的录取通知书,还保持着他最后一次触摸时的模样。
2025 年 11 月 11 日,当全网沉浸在购物节的喧嚣中时,詹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封简短的讣告:“吾儿詹胡涛,于 11 月 10 日晚离世,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恳请大家停止捐款,这份恩情我们永远铭记”。那个画着 “詹天佑号”、写着 “目标:大连” 的笔记本,静静躺在詹胡涛的遗物里,火车没能驶向梦想的终点,可少年的坚韧与热爱,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已经坐上了属于自己的 “詹天佑号” 火车,正朝着 “大连” 的方向,缓缓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