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美国贸易政策转变,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布局供应链联通亚洲市场成为全球核心议题。香港贸发局13日公布委托美国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即使中美关系紧张,美企仍深度参与中国市场,并进一步肯定香港作为全球供应链“超级联系人”的重要地位。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根据最新中美贸易协议,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1月10日期间,中国对美出口商品被征收20%关税,即10%对等关税+10%与芬太尼相关关税。
此相对较低的关税水平,令中国供应商与东南亚同行处于相若的竞争起点,并较更高关税国家更具优势。
研究指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政策演变、环保压力及科技进步,正共同推动供应链改革,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企业正积极调整营运模式,对“韧性”与成本控制及竞争力同等重视,亚洲在新格局下的角色正重新定位。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强调,内地企业并未因此松懈,许多内地企业正主动强化及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并以香港作为供应链管理中心。香港在区域供应链转型中的角色日益重要,而这转变由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及新一代供应链网络所带动。
以电动车产业为例,香港已在区域供应链转型中发挥枢纽作用。随著内地汽车制造商及其国际伙伴优先在东南亚扩大电动车及电池生产,香港作为投资及金融中心,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印尼、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地。数据亦显示,愈来愈多内地企业以香港作为区域项目的支援平台。
凭借广泛的金融及专业服务,以及灵活应对科技转型与监管变化的能力,香港作为国际企业不可或缺的枢纽,地位更为巩固。
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6月,共有1390家美国企业进驻香港,充分体现香港的国际吸引力。
主导是次研究的美国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高级总监Sean Randolph坦言,未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人正在两面下注。但多间在美商会调查显示,市场是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的支柱,供应链特别是大湾区供应链,发挥著重要支柱作用,因其供应商网络高度集中且难以被取代。近期,如英伟达及苹果等巨企在内地的重大投资承诺,充分显示中国及区域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