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香港正提速发展北部都会区,深港双方早前在深圳举行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会议,就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及北环线支线进展深入交流。有本地智库与商界组织13日发表研究报告,提出“拆墙松绑”加快产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未来战略发展区域,近期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首三座大楼今年落成,年底正式营运。特区政府成立跨部门审批专班,以“边建设、边进驻”模式加速企业落地。
此外,连接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今年展开勘查及设计工作,北环线支线、沙头角口岸重建亦正推进,进一步强化深港协同,为北都的跨境融合发展做准备。
香港智库拚经济大联盟联同北部都会商会及百家塔政策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建议政府尽快释放“政策红利”加快产业发展。
百家塔政策研究所经济研究总监徐家健表示,香港应优先选择已具优势但受规管束缚的产业,通过“拆墙松绑”释放潜力。他举例,物流业作为香港传统优势产业,2023年总收益达5215亿港元,但受土地规划、劳工法规及贸易管制等多重限制,过去十年平均每年负增长超过6%,逊于新加坡同期年均2%的正增长。
徐家健分析,新加坡通过自动化仓储、放宽外劳配额及电子清关等创新措施,实现物流业多元化发展。若香港能效仿相关政策,保守估计每年可带来超过50亿港元的额外收益。
北部都会商会创会主席李金会提出“产业先行”策略,建议在北都大学城推动研发与产业化结合。她以河套区为例,提出设立芯片产业园与人工智能试点区,吸引顶尖人才与企业,构建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李金会亦是一家物流仓储和配送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位处北部都会区。她认为,目前北都规划的物流园区面积,不足以支撑大湾区庞大的货流与高附加值产业需求,建议政府释放边境闲置土地,提高物流用地容积率,兴建多层现代化仓库,以“高楼层”弥补“少面积”。
尽管北都发展蓝图清晰,但智库与业界普遍认为,关键在于政策能否快速落地,改革需以成本效益为导向,灵活监管,期望政府通过跨部门协作突破瓶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