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3日电(记者 张明臻)美国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高级总监Sean Randolph于13日出席香港贸发局记者会表示,尽管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许多美国企业仍深度参与中国市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因其供应商网络高度集中且难以被取代。

香港街头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Sean Randolph指出,全球企业正加速推行回岸生产、近岸外包及建立后备供应路线等策略,推动供应链区域化。此趋势不仅受区域贸易协定带动,更反映企业对供应链安全及地理邻近性的需要。
由于关税高度波动,增加商业不确定性。Sean Randolph认为,尽管美国进口价格走高,但到目前为止,企业正在消化大部分成本。此外,双边协议为美国合作伙伴同时带来竞争优势和劣势,美国和非美国的平行战略正在制定。
至于美企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他指出,许多人都做出承诺,但其他未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人正在两面下注;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关税、市场放缓、竞争、不公平的监管竞争环境、地缘政治等因素。多间商会调查显示,市场是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的支柱,供应链特别是大湾区供应链,也发挥著支柱作用。
Sean Randolph指出,企业正分散制造基地,将部分生产活动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印度及墨西哥等地,采取“中国+1”策略,以提升韧性并减低风险。尽管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许多美国企业仍深度参与中国市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因其供应商网络高度集中且难以被取代。近期,如英伟达及苹果等巨企在内地的重大投资承诺,充分显示中国及区域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