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良性竞争新元素 百舸争流优中选
创始人
2025-11-13 10:01:39
0

本周一(10日),特区政府刊宪公布立法会选举获有效提名的161名候选人姓名;本周二(11日),由特区政府举办的2025立法会“爱国者同心治港”选举论坛启幕,论坛共39场,一直持续到本月30日。

从首三场地区选举论坛来看,过往那种靠哗众取宠吸引眼球、靠诋毁对手抬高自己、靠出格言论煽动不满情绪的现象没有了,各位候选人基本上都能聚焦经济民生议题,向选民介绍各自的政纲,以及解决问题的见解。无论候选人“功课”如何,大多数能做到不急不躁、落落大方,体现出君子之争的气度和风范。这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令人看到了香港民主选举公平竞争、良性竞争的好态势。

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公众号本周一发表“港澳平”文章《守正传承创新开拓良性竞争不断巩固发展符合香港实际高质量民主》指出:“可以说在此次选举中,选民不仅是‘有得选’,而且是‘多样选’,可‘优中选’。大家期待各位候选人及其团队相互展开公平充分良性竞争,一起激发高质量民主的活力与精彩。”

良性竞争新元素,百舸争流优中选。正如“港澳平”文章所说,公众普遍期待今届立法会选举建树焕然一新的选举文化,彰显高质量民主的魅力。

相得益彰展现真本事

选举是否良性竞争?依笔者之见,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观察:

从选举组织工作看,须为候选人提供高水平的竞争平台。以选举辩论环节为例,过往是由媒体举办,由于受节目时长、收视率等因素的影响,给予每位候选人的辩论时间有限。这次是由政府主办,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辩论的时间更加充足,令候选人充分展现自己的理念、政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设置议题更“接地气”,政府会从施政的角度设置一些实操性较强的议题,可以考察候选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

从候选人质素看,须具有务实作风。选议员,不是“选秀”;比政纲,不是比才艺;搞辩论,重点也不是搞气氛。关键是候选人能不能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求变的思维。切忌天马行空,不著边际;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从聚焦议题看,须兼顾全局与局部。立法会议员是所在地区、界别的代言人,同时,也是香港整体利益的维护者,因此,立法会议员不是“放大版”的区议员。议题既要有北都开发建设、打造“八大中心”等宏观话题,也要有涉及市民“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微观事项,在两个方面都表现优秀者,说明具有眼观全局、贯通上下的能力。

从辩论效果看,须有利于促进良政善治。立法会选举是为了广纳英才、选贤与能,为香港治理注入正能量,不是为了激化矛盾、撕裂社会,给香港治理注入负能量。因此,每一场辩论,都应促使人们深入思考香港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给人以深刻启迪,而不是短时间大轰大嗡,热闹过后,啥也没有留下。

出类拔萃选出贤能者

今届立法会选举共有161位候选人角逐90个席位。其中,地区直选候选人总数比上届增加45.7%,每个选区都有5名以上候选人角逐2个席位,有的选区还出现“6争2”竞争局面;功能界别差额率达100%,选委会界别差额率达25%。从整体情况看,竞争的激烈程度高于上一届,并非某些人所说的“没得选”,而是“多样选”“优中选”。

以地区直选为例,率先亮相的新界西南地区辩论现场气氛热烈。设置的问题有:本选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改善本区特色经济和民生?5名候选人各抒己见,各有侧重。有的认为应优先解决房屋问题,有的表示需优先搞好交通配套,有的觉得要优先搞活零售业。虽然各人认知角度不同,但各有各的道理,认真听来,给人不少思考。候选人还各自亮明身份,有的候选人是社区工作者,多年与市民打交道,对基层治理问题摸得透、想得深,令不少选民连连肯定。

今届立法会能够出现“多样选”“优中选”的局面,至少说明两点:

其一,候选人对香港良政善治非常有信心。新选制实施之前,不少参选人“政治上脑”,那些在经济民生领域有优势的能干之人,反而觉得无用武之地,没有兴趣报名参选。新选制下的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举行时,也有不少人持观望心态。现在,看到香港良政善治已成常态,则坚定了参选的决心。

其二,候选人对“人岗匹配度”认知更加清晰。第七届立法会的高效运行,令人看到立法会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了回归以来最好,这也让人们进一步明确了立法会在香港管治构架中的定位,对“什么样的议员才是合格议员?”的认识更加清晰。

以上两个变化说明,近年来香港由治及兴取得的实效,达到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目的,极大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有利于选出贤能者,为打造高质量民主奠定了基础。

守正创新建树选举文化

刚刚举行的三场地区选举论坛,展现出良性竞争的好风气,这是建树选举文化的良好开端。

香港的民主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目前,“港式民主”还处于探索之中,总体来说,必须符合香港实际。

香港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决定了香港的选举属于地方选举,行政、立法、司法的关系是“三权分置”,而不是“三权鼎立”。因此,选举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两制”决定了香港也不能复制内地的民主模式。在这个大前提下,香港建树选举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就是要严格落实“爱国治港”原则,决不允许任何在“爱国爱港”问题上有劣迹的人进入政权机关;就是要彻底消除“泛政治化”的现象,聚焦经济民生议题进行竞争;就是要比政纲、比能力、比形象,而不是而是拚“后台”、比大声、斗出位。

创新,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各个领域的贤能之士参与选举,有利于形成“万马奔腾”的态势;就是要善于不断优化选举组织工作,给候选人更大的展示舞台,给选民更多的甄别机会,有利于形成“赛场选马”的局面。

笔者留意到,今届立法会选举工作启动以来,行政长官李家超向全体公务员发信,号召大家参与选举投票;政府部门官员以落区、发帖、拍片等方式呼吁市民积极投票;香港各大公营机构、社团、商会、企业、高校等纷纷声明,鼓励所属成员、员工投票……这正是建树选举文化的实际行动,值得点赞!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多次表示,香港的民主发展必须符合国情和香港的实际情况,确保香港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夏主任所言,表明了香港的民主发展的原则和准绳。

“港澳平”文章提及,此次选举的候选人中出现了许多“新元素”,强调“候选人中增加的这些新元素,生动而深刻体现了香港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进取追求。”——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打造高质量民主的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香港不仅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高地,躬先表率,一马当先,也理应成为高水平治理的样板!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