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人过冬保命指南:扔掉夹棉睡衣
【南方人过冬保命指南:扔掉夹棉睡衣】“南方冬天,克棉花”。立冬刚过,一股寒意已然袭来。当北方人在室内脱下羽绒服享受温暖时,南方人却在秋衣秋裤毛衣毛裤外面 “焊死” 了省服夹棉睡衣,除了睡觉绝不脱下。然而,科学告诉我们,这个南方人过冬的 “标配” 其实是个温暖陷阱。很多没离开过北方的朋友常疑惑,南方冬天气温明明都在 0 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在北方简直算春风和煦,怎么会冷呢?答案就在一个 “湿” 字。气温是一回事,体感温度完全是另一回事。当气温低于 10 摄氏度时,身体的热量会被空气中的水汽吸走,越湿越冷,这就是所谓的 “湿冷效应”。根据 1961-2018 年的气象数据,我国东部、南部、西南部冬季的平均相对湿度高达 70% 以上,而西北、东北、北部地区则在 65% 以下。这种湿度差异导致南方冬天气温虽不低,但体感温度很低。有北方朋友可能不以为然:“5 摄氏度而已嘛,不会要命的”。但北方的风寒再厉害,进到屋里就没风了;而南方的湿却是无处可逃 —— 家里湿、公司湿、户外湿,连被窝都带着淡淡的水汽。
夹棉睡衣作为南方各省的 “省服”,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贵州、四川等地非常流行。但这种标志性服装,恰恰可能是南方人冬天不暖和的元凶。关键在于棉花的高吸湿性。把 100 克干棉花放在气温 20 摄氏度、相对湿度 65% 的环境里,它能吸收 8.5 克的水;相比之下,涤纶在同样环境下只能吸 0.4 克水。水的导热系数比织物要高得多。在南方冬天穿吸湿性好的衣服,面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变成 “冬日凉感穿搭”。更糟的是,如果夹棉睡衣已穿了好几年,里面被压实的棉花虽不会吸更多水汽,但也存不了多少静止空气了 —— 而静止的空气导热系数很低,是重要的保暖材料。
既然要告别夹棉睡衣,南方人该穿什么过冬呢?有钱可选鹅绒。鹅为什么能大冬天下水玩耍?因为鹅的羽毛又防水又蓬松保暖。相比棉花,鸟类的羽毛都更防水更保暖。省钱可选化纤。随着工艺进步,化纤材料已非常优秀。比如这几年很流行的摇粒绒、珊瑚绒,不仅吸水性差,任何时候摸起来都是干爽的,还非常柔软亲肤,且足够蓬松能存住静止空气来保暖,关键是价格便宜。化纤材料当填充物也很理想。现在很多被称为 “棉服” 的外套,填充物其实是涤纶 / 聚酯纤维,它们不吸水、不会被压扁压实的特性,更适合湿冷的南方冬天。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形成南方冬天穿衣的全新思路。外层方面,接地气的棉睡衣和高贵的羊绒大衣都不合适,因为它们太吸水了。最佳选择是冲锋衣那种防水面料或者摇粒绒面料,皮质面料也不错,最好下摆领口袖口能收紧,防止水汽大举入侵。中层应按 “三明治穿衣法” 穿蓬松的衣服来锁住静止空气。在南方冬天首选羽绒内胆,或柔软轻便的珊瑚绒、摇粒绒、抓绒衣物,而不是越穿越湿、越穿越瘪的羊毛毛衣、薄棉衣。内层因与外界环境隔了外套和中层,穿衣法则和北方一样,都应穿有吸湿排汗能力的衣服,保证体表干爽温暖,比如短绒类的秋衣。
上床睡觉也是南方冬天的每日考验。脱掉带着体温的衣服、钻进湿冷的被窝,让睡觉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半夜翻个身,接触到没有被体温烘暖的床单被子,整个人都能被冷醒。其实南方冬天的床品,也可以按照同样思路升级。有太阳的日子把被子拿出去晒晒,烘干被子里的水分;整个冬天都没有晴天的话,不如购置一套化纤的加绒床品,进被窝时干爽温暖,睡觉时绒毛也能帮助锁住身体热量。被称为 “广东省被” 的拉舍尔毛毯也很干燥温暖,但其重量着实不小,洗完晾晒时颇为费力。
但不论如何,没有暖气的南方冬天还是需要一身正气来熬的。看完这篇文章,今晚回家你知道该把那件穿了好几年的夹棉睡衣如何处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