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人形机器人摔倒 零部件散落在地
【俄人形机器人摔倒 零部件散落在地】当地时间10日,俄罗斯首款国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发布,机器人在亮相环节意外摔倒,出现展示事故,部分零件散落在地。研发公司表示,机器人仍处于测试阶段,希望这次失误能成为宝贵的经验,同时表示,这款机器人名为Aidol,官方介绍,它具备对话、情绪识别能力,并能够离线工作,所有语音处理均在设备端独立完成。然而,这场寄予厚望的亮相却以意外收场。从现场视频来看,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明显不稳定,最终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开发团队随后表示,他们将细致检查机器人的平衡系统与控制软件,力求从此次失误中汲取经验、化为成长养分。毕竟,机器人演示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并非罕见个例。2016年深圳高交会期间,一台名为“小胖”的机器人,在未收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竟自行砸向展台玻璃,甚至殃及无辜路人。后续调查显示,此次事件源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工作人员不慎将“前进键”误触为“后退键”,导致机器人径直冲向展台玻璃。尽管艾多尔机器人在此次亮相中表现并非尽善尽美,但其技术参数仍颇具深入探究的价值。据开发团队介绍,这款机器人采用48V电池供电,能够实现长达六小时的连续稳定作业。在关键组件配置方面,该机器人配备了19个伺服电机,使其能够精准呈现十余种基本情绪以及数百种细腻的微表情。
其硅胶皮肤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能够通过不同硬度模拟人类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使机器人能够展现出如真人般的微笑、沉思、惊讶等神情。尤为引人注目的是,Idol公司着重指出,目前艾多尔机器人的组件中,有77%来自俄罗斯制造,且未来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至93%。在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这一特点无疑显得尤为突出且意义非凡。
俄罗斯推出国产人形机器人的举措,正是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展开的。根据Yole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60亿美元,到2035年更将猛增至510亿美元。轻量化的执行器、可持续运行数小时的电池以及紧凑型200-TOPS处理器的出现,使人形机器人能够具备实时感知和广泛技能操作的能力。全球范围内有超过60家活跃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其中一半以上位于中国。自2017年起,截至2025年10月,该领域的累计融资已达98亿美元,其中优必选科技和Figure AI两家公司表现尤为突出,共筹集了43亿美元。
Yole集团的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的采用将分三波进行:工业应用(现在)、消费级应用(下一步)和医疗应用(后期)。目前,早期的部署针对的是物流和轻型装配领域,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人体工程学缓解和劳动力短缺的解决方案。例如,Apptronik的Apollo已在梅赛德斯-奔驰工厂使用,而Agility的Digit则用于散装物料处理。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人形机器人的平均售价预计将从2025年的75,000美元降至2035年的25,000美元。这一价格下降将主要由中国 OEM 厂商引领,为消费级应用铺平道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正在实施2023-2025年计划,旨在确保构建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从核心组件到系统集成。
俄罗斯艾多尔机器人的摔倒,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机器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挑战。即使是领先的科技企业,在机器人技术上也难免经历类似的尴尬时刻。Yole集团首席分析师Pierrick Boulay指出:“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转折点。AI集成和组件可扩展性正在将人形机器人从复杂的原型转变为可部署的机器[citation:3。”他强调,一旦灵巧的双手能够与环境进行稳健互动,成本降低将打开消费级应用的大门,随后监管进展将解锁医疗市场。
全球人形机器人竞赛已经拉开帷幕,从美国的Figure到中国的优必选,各国科技企业都在加紧研发。俄罗斯的艾多尔虽然出师不利,但表明了其不甘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掉队的决心。摔倒,可能只是站起来之前的一个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