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车请注意!绿灯不走也违法
【开车请注意!绿灯不走也违法】11月12日起,全国多地交警针对绿灯未及时通行行为展开专项整治,违规驾驶人将面临罚款200元、驾驶证记6分的严厉处罚。根据交管部门最新规定,当路口信号灯转为绿灯时,若非故障车辆在停车线后停滞超过20秒,或在绿灯尾声才启动车辆导致后方车辆无法正常通过,将被认定为"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与闯红灯行为同属交通违法范畴。交警部门解释,此类行为易引发路口拥堵,甚至导致连锁反应波及相邻路段。以交通高峰时段为例,若前方车辆在绿灯亮起时未能及时启动,极有可能致使后方多辆车被困路口,无法顺利通行,进而使区域交通压力进一步攀升。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交管部门明确规定:绿灯亮起后,车辆若无正当理由长时间停滞不前(停滞时间超过20秒),或是故意拖延至绿灯末期才启动,从而阻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的,将被处以200元罚款,同时驾驶证记6分(此处罚力度与闯红灯相同)。正如某市交警支队负责人所言:“绿灯滞行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潜藏着巨大隐患。”部分驾驶人或是因分心走神,或是操作不够熟练,又或是等待后方车辆让行而故意拖延,此类行为已然构成对交通信号的公然漠视与违反。
近日,某市交警在早高峰时段就查处了一起典型案例:一辆SUV在绿灯亮起后,近30秒都未启动,后方车辆因此排起了长龙。经交警询问,该驾驶人承认,自己因低头查看手机导航才导致延误。最终,该驾驶人依法受到了200元罚款并记6分的处罚。交管部门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因绿灯未及时通行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2%,其中大多数案例都与驾驶人分心、操作迟缓密切相关。
那么,为何“绿灯不走”的后果如此严重,甚至要与闯红灯受到同等处罚呢?这需从交通流通的整体效率层面来剖析。司机的分心行为会显著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成都交警提供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一辆“龟速车”就足以引发一场“波浪效应”,导致后方车辆接连减速,最终形成拥堵局面。杭州交警的统计数据则更为直观:绿灯亮起3秒内若车辆仍未起步,追尾风险将大幅激增42%。
这一数据揭示了绿灯不及时起步不仅影响交通效率,更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通勤族谢川霞在成都的体验印证了这一点:“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726.6万辆,居全国第一,给超大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样的高密度交通环境下,每一个绿灯周期的充分利用都至关重要。
近期,多地交警部门处理了多起典型的“绿灯不走”案例,揭示了这一违法行为的各种形态。2025年8月5日,贵阳的王某在绿灯亮起10多秒后仍未起步,后方大客车鸣喇叭提醒,王某竟心生怨恨,多次别挡大客车作为报复。最终,交警对王某处以罚款,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类似的案例也出现在重庆,一名程姓客车司机在绿灯亮起后仍停在路口车行道上,为候客无视信号灯指示,导致后方车辆不得不变道行驶。最终,程某某被罚款200元,记6分。
今年3月5日,长顺县一起交通事故更是展示了绿灯不走的危险后果。孙某驾驶黑色越野车在绿灯亮起10秒钟后才缓慢前行,结果车轮刚过停止线左转信号就变成了黄灯,随后与正常驶出的白色越野车相撞。孙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面对“绿灯不走”这类交通违法行为,各地交警部门不再仅仅依赖传统执法手段,而是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实施精准治理。成都交警率先上线了 “龟速车”治理系统,通过道路前方的LED交通诱导屏实时发布监测信息,及时提醒“龟速车”驾驶人尽快恢复正常车速。同时,系统还会结合卡口过车数据进行视频回溯,发现“接打手机”等分心驾驶行为,会依法对驾驶人处罚。上海试点使用的新型执法仪可穿透车窗拍摄手机画面,对等红灯时玩手机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此外,深圳试点“电子驾照扣分模拟器”,北京测试带脑电波检测的方向盘,一系列科技创新正陆续应用于交通管理中。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绿灯不走”等过去难以全面查处的违法行为,如今无所遁形。
对“绿灯不走”等违法行为的严格治理,已在全国多地显现成效。临洮县通过一系列交通治理措施,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老百姓出行的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成都华西医院片区通过精细化的交通组织调整,片区拥堵指数由实施前的3.28下降至2.44,降幅达25.6%,早高峰拥堵时长缩短约半个小时。这些成果证明,对包括“绿灯不走”在内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治理,确实能够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实际上,许多“绿灯不走”的违法行为并非驾驶员故意为之,而是源于不良驾驶习惯或对交通规则的误解。常见的绿灯不走情况包括:等红灯时使用手机、设置导航、补妆或与车内他人交谈过于投入。贵阳交警提醒,驾驶员在等待红灯时也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随时准备在绿灯亮起时安全通过路口。一些实用小技巧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这类无意之过:如预判信号灯变化、绿灯亮起默数三声立即起步,以及在后窗粘贴“新手上路请多包涵”提示语,减少被催促的概率。
成都三环路上,一块LED交通诱导屏正实时显示“龟速车”提示。这套2025年4月上线的治理系统,已对300余名“龟速车”驾驶员开出罚单。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交通管理正变得愈发精细化。曾经被忽视的“绿灯不走”行为,如今与闯红灯同等处罚,标志着交通执法从注重重大违法到全面规范驾驶行为的转变。这背后不仅是缓解拥堵的考量,更是对生命安全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