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图插手台湾问题必将自食恶果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警示!
创始人
2025-11-12 17:05:49
0

日本企图插手台湾问题必将自食恶果

  【日本企图插手台湾问题必将自食恶果】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问时抛出惊世言论,声称若中国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将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暗示自卫队可据此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公然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表态,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爆国际舆论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日严正回应:“日方领导人此举到底想向‘台独’势力发出何种信号?是否企图挑战中方核心利益、阻挠中国统一大业?”这场围绕台湾问题的激烈交锋,将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十字路口。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南满铁路爆炸”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这场以“行使自卫权”为名的侵略战争,开启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华长达14年的暴行。80年后的今天,高市早苗在国会重提“存亡危机事态”,其历史隐喻令人不寒而栗。“日本军国主义曾多次以所谓‘存亡危机’为由发动对外侵略,如今再提‘存亡危机事态’,不得不让人怀疑日本是否要重蹈覆辙?”中国驻日大使馆发言人的质问直指要害。数据显示,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已突破GDP的2%红线,较2022年增长37%,其新建的“统合作战司令部”更具备跨区域作战能力。这种军事扩张态势,与80年前“九一八事变”前的军备竞赛形成危险呼应。历史教训犹在眼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作为中国领土重归祖国怀抱。这场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成果,更是《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规定的战后国际秩序基石。然而,日本政客却屡屡在台湾问题上挑战底线——从安倍晋三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到高市早苗公然为“台独”站台,这种历史健忘症正在将日本推向危险边缘。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初,美日联合军演首次以“台海冲突”为假设情景,日本出动“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参与演练,展示其远洋作战能力。美军印太司令部更直言:“美军有能力介入台海,但日本必须派兵,这是联盟的底线。”这种军事捆绑,使日本成为美国“印太战略”中最危险的棋子。

  在西南诸岛,日本正加速构建针对中国的军事设施网。与那国岛雷达站、石垣岛导弹基地、宫古岛弹药库……这些部署形成一条锁链,试图封锁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通道。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允许美军在琉球群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射程覆盖中国东南沿海,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经济层面,日本同样在玩火。2025年APEC会议期间,高市早苗公然与台湾当局人员会面,并在社交媒体发布互动照片,称对方为“总统府资政”。这种突破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导致中日经贸关系出现波动。数据显示,若台海局势持续紧张,日本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将面临中国市场的重大损失,其高度依赖的全球供应链也将遭受冲击。

  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展开精准反击。2025年10月23日,中国在国际场合首次明确指出冲绳民众是“原住民”,揭示琉球地位的历史和法理争议。这一表态直击日本软肋——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岛,琉球群岛地位从未明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在琉球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核心是尊重历史事实和原住民权利。”

  这种“不争主权,只讲法理”的策略,使日本陷入两难境地。若继续在台海问题上挑衅,其殖民历史将被国际社会重新审视;若收敛言行,则意味着在“印太战略”中失去存在感。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公开警告:“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这违背基本国际准则。”这种来自政界内部的质疑,暴露出日本右翼政策的脆弱性。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林剑的发言掷地有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海军拥有3艘航母、50艘驱逐舰,火箭军装备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可覆盖第一岛链所有目标。这种军事实力的跃升,使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台海的企图都成为泡影。

  民意基础同样坚实。台湾“美丽岛电子报”最新民调显示,58.3%的受访者支持“恢复两岸谈判与放宽民间交流”,仅28.2%赞成“增加军购预算强化防务”。这种理性声音,与“台独”分子的冒险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台湾名嘴栗正杰所言:“请美国官员吃饭人家都不来,打仗人家怎么可能会来?”这种清醒认知,正在台湾社会蔓延。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从“九一八事变”到台湾光复,从《中日联合声明》到今天的外交交锋,历史始终在警示: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日本政客若继续在台海问题上玩火,不仅将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更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这不是威胁,而是历史大势。14亿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日本若想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唯有正视历史、谨言慎行,在台湾问题上悬崖勒马。否则,等待它的,必将是历史的审判与时代的淘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