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12日电 香港报章11月12日就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文汇报》:君子之争展新风全情投入创未来
距离第八届立法会换届选举投票日仅余不到一个月。特区政府主办的39场选举论坛昨日起陆续展开。与过往泥浆摔角、互相攻讦的选举文化截然不同,今届候选人普遍聚焦经济民生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务实风气与建设性态度。这种君子之争、良性竞争不仅提升了选举质素,更彰显了“爱国者治港”原则下优质民主的实践成果。社会各界、广大市民更应全情投入,密切关注、积极参与选举,扮演好建设香港、共创未来的参与者、受益者、贡献者。
在昨日的新界西南和新界东北两场地区直选论坛上,候选人专注以政见争取民心。例如在新界西南论坛上,有候选人倡议重推出售公屋,让基层市民圆置业梦;有候选人关注旧楼维修与海旁环境问题;有候选人提出发展夜市小贩经济,让奋斗者共享经济成果。这些提议紧扣社区实际需要,反映候选人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的诚意。在新界东北论坛,候选人亦就青年融入创科产业、产学研合作等议题提出系统性构想,展现宏观视野与政策深度。
《大公报》:从选举论坛开打看良性竞争新气象
随着特区政府日前公布第八届立法会选举161位候选人名单,选战全面开打。首两场地区选举论坛昨日举行,候选人聚焦拚经济、谋发展、惠民生三大主题,向选民介绍各自的政纲及对不同议题的看法,气氛热烈,获得积极效果。就论坛设计而言,主持人提问以全港性、大家都关心的议题为主,选民期待候选人能从其专业角度提供真知灼见。在辩论环节,地区性议题显然为主打。这种设计可以反映候选人的综合能力,既要有全局视野,也要熟悉地区事务,并在回答及辩论中展现能力形象。有人认为,如果在辩论环节多一些互动,彼此交换意见、交流看法,有助于选民更清晰了解各位候选人的政纲、理念、思路、方法的不同,增强选举的竞争性。相信特区政府会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安排,让论坛越办越精彩。
《香港商报》:论坛放声量 选民有得拣
“爱国者同心治港”选举论坛共有39场,先由地方选区打头阵,本周将分开五天于十个选区完成十场论坛,之后会移师伊馆举行选委会论坛,再于荔枝角政府合署礼堂举行功能界别论坛。举办选举论坛的一大前提,乃建基于每一议席都有竞争,无人自动当选,更无所谓祝福名单或稳胜名单。论坛某程度正是选举的缩影,凸显了今届选举的竞争激烈性。
论坛另一特色,乃进一步确立良性竞争的选举文化,选民不仅有的选,且是多样选,可以优选优,选举再非什么泥浆摔角,论坛亦不复见攻讦抹黑,有的只是理性辩论、务实较劲,通过比专长、比政纲、比理念、比承担、比贡献等方式争取选民支持。论坛设有候选人自我介绍、助选团动员、问答以及特定议题辩论等环节,确保每一位候选人能够充分且公平地展示其政纲、对不同议题的观点、理念和抱负等,让选民可以最有效地了解何者是自己心仪代表,包括毋须受到杂音乃至做骚的干扰,继而最有效地兑现选票所赋予的民主权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