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通报“儿子暴打93岁母亲”
【官方通报“儿子暴打93岁母亲”】11月10日,一段“儿子殴打93岁母亲”的视频在网上流传。11日,记者核实到,此事发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11日下午,武进区嘉泽镇人民政府通报:2025年11月10日18时16分,嘉泽所接到殴打警情,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了解到杨某中与其母亲陈某琴因琐事发生口角后动手殴打,同时,对施暴者杨某中实施有效管控。目前,杨某中已被成功抓获,具体案情正在紧张侦办过程中。视频中,一名中年男子在屋内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多次实施扇耳光、拽头发、按压在地等暴力行为,老人的痛苦哭喊声令人揪心。嘉泽镇妇联与派出所迅速行动,已专门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确保一旦老人有相关需求,能够第一时间对接并妥善解决。当地社区及志愿者组织也积极介入,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及生活方面的援助。该事件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后,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谴责,舆论纷纷呼吁严惩施暴者。多家媒体也相继发表评论,着重强调“家暴绝非家事,而是实实在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呼吁进一步完善反家暴干预机制。
“禽兽不如!”“怎么能对93岁的母亲下得去手!” 网友们纷纷表达愤慨。
这起案件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老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凸显出部分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的紧迫性。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且裁判文书已公开的涉老刑事案件达2128件。这些案件中,既有家庭成员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情况,也有专业看护人员虐待老人的案例。2022年,一起看护人员虐老案件令人发指——看护人员鲍某在看护一名身患一级智力残疾的老年人期间,多次以扇耳光、拍打、踢踹、拖把戳头部等方式虐待老人。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鲍某犯虐待被看护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禁止鲍某在三年内从事看护及相关工作。类似案件也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
一名85岁老人因失语无法自理,其保姆在16秒的监控视频里,5次击打老人头面部并伴有1次踢踹行为,还薅着老人的头发从床上拖拽到椅子上。犯罪嫌疑人最终以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被批准逮捕。
针对此类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已有明确规定。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该法条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什么情形属于“情节恶劣”?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周丽指出:“要根据具体案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虐待手段、次数、持续的时间、造成的后果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情节予以综合判断”。在保姆虐待老人案件中,在每月定时收取工作报酬的前提下,保姆应当对老人履行看管、照料、保护等看护职责。一旦违背职业道德和看护职责要求,对老人实施暴力行为,严重侵害老人身心健康,就将被视为“情节恶劣”并受到法律严惩。
这起案件不禁让人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和践行孝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曾走向极端化。《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奉母”故事讲述东汉郭巨因家境贫寒,担心养育儿子影响赡养母亲而决定埋子奉母。鲁迅对此曾直言不讳地写道:“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汉朝“独尊儒术”,推行“以孝治天下”,在家要孝亲,对国则忠君,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次第展开。而如此孝道,流传千年,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面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单靠法律惩处和道德谴责远远不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重庆市的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来自重庆市民政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百岁老年人已达2632人,较2014年的1356人显著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反映出重庆在老年人健康保障与社会支持方面的综合成效。重庆为高龄群体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支持网络。2024年,全市113.28万名年满80岁的老年人被纳入高龄津贴范围,百岁老人每月可享受200—800元不等的高额津贴。同时,重庆在11个区县试点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服务,高龄老人无需申请即可享受津贴。在设施网络方面,重庆建成区县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34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95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农村养老互助点8000余个,形成400余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全市2.3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和超过28万卫生技术人员构成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每年为390多万名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这些举措共同推动重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72岁,较2020年提高1.45岁。
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惩戒只能治标,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方能治本。当社会建立起完善的支持网络,当孝道摆脱了陈旧观念的束缚,回归情感本质,类似的暴力行为才会失去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