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公开新家伙 攻击-11霸气亮相
【空军公开新家伙 攻击-11霸气亮相】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微电影《梦远》以机场旁边平凡一家人的视角,展示“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的细腻情感。其中,攻击-11霸气亮相。“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影片中,一架名为“玄龙08”的大型飞行器从机库中徐徐亮相。随后,“玄龙08”与歼-20等2架战机组成3机编队一飞冲天,形成了协同作战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玄龙08”首次披露,据人民空军,这款飞机正式名称为“攻击-11”。攻击-11的亮相,首先以颠覆性的设计震撼军迷圈。其无尾飞翼布局与翼身融合结构,将机身45%替换为先进复合材料,表面覆盖宽频纳米吸波涂层,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低至0.0001—0.001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只麻雀的信号特征。这种设计彻底取消传统垂尾和平尾,通过6个射流小孔精准控制飞行姿态,配合扁平化喷口与S型进气道,使“爱国者-3”防空系统的探测距离缩短70%以上。在实战模拟中,攻击-11曾模拟歼-20雷达信号,成功将“爱国者-3”拦截效率从70%压降至30%。其搭载的EOTS光电瞄准系统可实现360度全向探测,集红外/光学/激光照射模式于一体,无需额外吊舱即可完成对地精确打击。这种“隐身+智能”的组合,使其既能执行“斩首”任务,也可作为“忠诚僚机”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
攻击-11的实战价值,在东部战区2025年10月的演习中得到充分验证。10架攻击-11组成的集群在强电磁干扰下,仅用3分钟便完成侦察定位、电磁压制与精准打击全流程。其作战半径达1500—2000公里,最大航程4000公里,可携带2吨弹药——包括8枚5米误差的精确制导炸弹和2枚长剑-10巡航导弹或PL-15远程空空导弹。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集群作战能力。每架攻击-11在虚拟空间拥有精准镜像,通过高速数据链实现“物理机—数字机”毫秒级同步。即使部分无人机被击落,剩余机体仍能自动补位重构作战链路,突防成功率保持98%以上。这种“去中心化”战术,让依赖线性拦截流程的防空体系彻底失效。美国智库推演显示,30架攻击-11集群可在12分钟内耗尽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导弹库。
攻击-11的真正威力,在于其作为信息化作战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在“踹门三剑客”组合中,歼-20S双座战机后座飞行员可同时指挥4—6架攻击-11,前座飞行员专注飞行,后座实时处理无人机传回的战场数据。改进型攻击-11配备可折叠机翼,适配076型两栖攻击舰电磁弹射系统,成为全球首款隐身舰载无人机,从舰上起飞后可覆盖第一岛链核心节点。
这种“有人—无人协同”模式,正在重塑空战规则。2025年实战化训练中,攻击-11与歼-16D电子战机联动,构建“电磁压制+隐身突击”复合网络。歼-16D释放干扰信号掩护攻击-11突防,后者则利用隐身性能深入敌后,摧毁雷达站等关键节点。这种“侦察—干扰—打击”闭环,使传统防空体系的预警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3分钟以内。
攻击-11的列装,标志着中国空军从“区域拒止”向“战略穿透”的跃升。其隐身性能与集群战术,不仅破解了“反介入/区域拒止”难题,更将战场延伸至敌方纵深。与美国X-47B项目夭折、俄罗斯“猎人-B”尚未形成战斗力相比,中国已率先构建起“隐身无人机作战体系”。
从2019年国庆阅兵首次亮相,到2025年集群实战化训练,攻击-11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路径:以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以体系思维重构作战模式。正如影片《梦远》中歼-20尾焰划破长空的画面,这支曾以“米格走廊”证明存在的空军,正以“20系列”装备与隐身无人机集群,构筑起覆盖海天的战略长城。
攻击-11的亮相,仅是中国空军现代化征程的缩影。影片结尾暗示的空警-3000预警机、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机等装备,预示着“战略预警与控制”体系的完善。而更遥远的太空,卫星网络、高超音速飞行器、空天飞机的研发,正在将科幻照进现实。
76年前,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以“米格-15”书写传奇;76年后,攻击-11与歼-20的编队划破长空,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不是简单的装备迭代,而是作战理念与战术体系的代际跨越。当“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转化为“守护万家灯火”的担当,中国空军正以科技与勇气的双重翅膀,飞向更高远的天空。
在这片曾被列强蹂躏的土地上,攻击-11的轰鸣声,既是向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任何企图侵犯中国领空的势力,都将面对一支装备精良、体系完备、意志坚定的战略空军。这,就是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