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9日在广州举行开幕式,这是首次由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香港、澳门联合承办的全运会。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地携手筹办全运会,为世界展现湾区融合新气象。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9日晚上在广州举行,粤港澳三地代表队同时进场。香港中通社图片
全运会是中国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这届全运会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合办。而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中央自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世界新湾区的发展备受瞩目,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不同于其他湾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六年来,湾区内的“硬联通”持续升级、“软联通”加速推进,然而推进湾区建设仍有不少难点要攻克,三地合办全运会便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为融合添动能。
从运动员在三地通关的新举措,就能看到湾区融合向前走了一步。
此次全运会,运动员往返粤港澳三地通关创了历史。香港在4个指定出入境口岸设立了16条专用通道,赛事期间“刷脸”丝滑过关,无须使用任何实体身份证明文件,全程仅需约7秒。这是香港首次为访港旅客开通全程容貌识别通关,预计将有5000人使用这项专属安排。
赛事安排方面,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比赛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11月8日顺利举行,比赛跨越粤港澳三地,参赛人员提前通关,全程六次无障碍进出关。深港联合承办的马拉松赛也是全运会上首次跨境赛事。
这两项创造历史的比赛安排,让三地政府都想尽办法做到顺畅便捷,口岸通关通过创新“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计分”三重核验防控机制,赛事封路安排亦需要三地密切沟通协调。可以说,这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契机,让粤港澳三地办赛方打通不同制度不同规则下的堵点、痛点,创造湾区融合示范。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要打造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届全运会联合办赛的实践,也可以为以后更多大型活动提供宝贵经验。
一方面,香港和澳门常年举办大型国际盛事,吸引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居民南下参与。有了全运会的办赛成功案例,香港也可以携手澳门或湾区内地城市联合办会,联手湾区内的其他9个城市,在通关等手续更便利的合作下,举办类似贵州“村超”的“湾超”赛事或主题活动,打造湾区盛事IP。
另一方面,不少国际论坛轮流在不同国家举行,如明年深圳将举办APEC,粤港澳也可考虑联合成申办组织,以全运会成功办赛经验、大湾区8000万人口市场、港澳的国际联系优势,向世界组织申请更多国际活动落户湾区,打造“湾区主办”成为下一个国家名片。希望有朝一日,APEC或者G20会议,甚至世界杯、奥运会,都能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名义主办。
综上所述,全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更是向世界展示湾区融合的窗口,也是一场打造“湾区主办”的试验场。8000万湾区人合力办好全运会,为融合添动能。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