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1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2025年“双十一”来袭,随著近年内地跨境电商抢摊香港市场,本地零售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通社记者观察发现,今年“双十一”突破传统“价格战”框架,朝著全渠道体验、极速物流、无界零售等方向演进,新趋势正在香港加速成形。

香港地铁站的电商广告。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官方专页主动对接双十一
受北上消费、电商抢占市场影响,香港零售有明显下滑,商家必须抢占“双十一”的消费节点,主动、直接“抢夺”本地顾客;同时也象征著“内地电商节”,正变成华语消费文化输出的象征。
尽管不断被线上平台冲击,但香港市民、游客仍愿意到线下逛逛,或到品牌独立官网买单,这与内地几乎被大平台电商垄断完全不同。
今年,很多品牌都在各自独立网页开展“双十一”优惠。Cotton on HK、Adidas、UGG等品牌都设置“双十一”专页入口,价格直降、免运门槛,更加简洁明了的呈现,免去消费者自己做算术题。
全渠道融合、无界零售成为主流
各品牌香港店设置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店深度联动,不少品牌线上购买、线下自提,可再额外获得折扣及附赠小礼品;若在线下购物,则可免费送货到家。
此外,超市、旅游平台、甚至网上银行等都全面参与到“双十一”活动中,作出不同力度的优惠。旅游平台Trip.com、Klook、Agoda等开展双十一订机票、酒店优惠,推出跨境交通与住宿套餐预售。惠康、百佳、屈臣氏等则开展送代金券、打折等优惠,吸引顾客消费。
跨境购物体验持续优化
内地电商平台加强本地化服务,设立香港专属页面,提供粤语客服和港币结算。退货流程简化,设立本地集运点方便退换。热门商品扩展至港人北上消费青睐品类,如特色食品和新兴家电。
物流效率再上台阶,大湾区仓储协同效应显现,通过前置仓储和便捷通关,实现部分订单隔日达。本地电商则强化即时配送优势,推出快闪促销频道,主打当日送达服务。
香港市民梁先生认为,内地三大平台各自专攻领域有所不同,“淘宝现在专攻家私并开线下店,京东想在香港推生鲜服务,拼多多则主打无门槛送货上门。”另外,很多香港的长者原来从不用电商平台,但在攻势下,已经开始想用网上平台购买。
今年“双十一”香港市场呈现出全渠道整合深化、跨境便利性提升、支付物流创新迭出等显著特点。消费者享受到了更便捷、多元的购物体验,而商家竞争也从价格层面扩展到服务质量、消费体验和价值观共鸣等全方位维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