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2名公职人员涉性侵女性被刑拘
【广西2名公职人员涉性侵女性被刑拘】近日,广西百色市委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发布的一则通报,如同一记重锤敲响社会警钟:凌云县3名公职人员腊某某、农某某、谢某某涉嫌对两名共同聚餐的女性实施性侵犯罪,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并免职,纪检监察机关同步立案审查调查。这起案件不仅撕开了个别公职人员道德沦丧的遮羞布,更暴露出权力滥用对法治底线的公然挑衅,引发公众对公职队伍纯洁性的深度拷问。据通报披露,案件起因于一场看似平常的聚餐。腊某某、农某某作为凌云县公职人员,与两名女性共同就餐期间,趁对方醉酒失去反抗能力,伙同谢某某实施性侵。这一行为不仅突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强奸罪的明确界定,更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严守党的纪律,严禁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的刚性要求。案件侦破过程彰显法治效率:凌云县公安局接警后立即立案侦查,百色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自治区公安厅派员现场指导,形成“基层公安—市级统筹—省级督导”的三级联动机制。从11月8日群众报警到11日发布通报,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立案、刑拘、免职、纪检立案全流程,这种“快、准、严”的处置方式,彻底击碎了“公职人员违法会被包庇”的坊间疑虑。涉案人员腊某某等人的党员干部身份,使案件性质远超普通刑事犯罪。他们手握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本应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却将权力异化为侵害弱势群体的工具,形成对国家公权力、人民信任、党纪国法的三重背叛。第一重背叛:公权力的亵渎。公职人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但腊某某等人利用聚餐场合的私密性,将“公仆”身份转化为实施犯罪的掩护。这种行为不仅让公众对公职人员的职业操守产生质疑,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正如网友评论:“我们纳税供养公职人员,是希望他们保护我们,而不是成为伤害我们的人。”
第二重背叛:党纪红线的践踏。作为党员干部,腊某某等人在入党时曾庄严宣誓“严守党的纪律”。然而,性侵行为既涉嫌刑事犯罪,又违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要求。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看,“生活作风问题”往往是腐败的导火索,腊某某等人的堕落轨迹,正是对党的宗旨和信仰的彻底背叛。
第三重背叛:公序良俗的崩坏。醉酒女性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保护她们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若对此类行为姑息纵容,将导致公众对社会安全的信任危机。百色这起案件的处置结果,向全社会传递明确信号:无论行为人身份如何,只要触碰法律红线,必将受到严惩。
这起案件暴露的深层问题,远不止于个体道德沦丧。从权力监督到制度约束,从法治教育到社会共治,构建全方位防护网已刻不容缓。制度层面:扎紧权力笼子。百色市委市政府在处置中展现的“法律+纪律”双重追责模式值得推广。对涉案人员同步采取刑事拘留与免职处理,既切断其利用职务影响干扰办案的渠道,又形成“伸手必被捉”的震慑。纪检监察机关的提前介入,更确保了“案结事不了”的追责闭环——除法律制裁外,涉案者还将面临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等处分。
教育层面:拧紧思想总开关。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不能止于入职培训。百色市可借鉴“师德培训”经验,将党纪国法教育纳入公职人员考核体系,通过案例警示、模拟法庭、廉政谈话等方式,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念入脑入心。社会层面:激活监督共同体。公众监督是防范权力滥用的重要力量。百色市联合调查组在通报中承诺“及时回应关切”,这种开放态度值得肯定。未来可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建立“内部监督+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的立体化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起案件与今年2月百色市祈福高中教师唐毓文性侵学生案形成刺眼呼应。两起案件的共同点在于:加害者均利用身份优势实施犯罪,受害者均因权力不对等而陷入困境。这种“权力—弱势”的犯罪模式,警示我们: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对任何形式的权力滥用保持零容忍。
从“打虎拍蝇”到“扫黑除恶”,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到“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用行动证明:反腐败没有休止符,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百色这起公职人员性侵案的快速处置,不仅是对个案的正义裁决,更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生动诠释。当法治的利剑高悬,当监督的阳光普照,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都终将付出代价。这既是对受害者的告慰,更是对法治精神的坚守——唯有让每个公民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让每份权力都能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