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1天左肺全白 这病别误当普通感冒
【发热1天左肺全白 这病别误当普通感冒】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让12岁女孩笑笑在24小时内左肺完全变白,生命垂危。“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11月10日,国家疾控局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则通报,揭示了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的活跃态势。11月11日消息,10日,国家疾控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预计流感病毒是今冬明春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此外,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存在传播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处于中流行水平,23个省份已处于中流行水平。流感病毒并非是唯一的威胁。王大燕指出,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揭示了具体状况。在10月27日至11月2日这一周,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比例已达4.7%。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高达17.5%,较前一周上升6.4%,成为最主要的病原体。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组受到不同病原体的影响:5-14岁儿童主要受流感病毒和鼻病毒影响。
在流感高发的季节背景下,一种鲜为人知却异常凶险的疾病——"塑型性支气管炎",正悄然威胁着儿童群体的健康安全。浙江义乌12岁女孩笑笑就成为了这场无声战役中的一名受害者。从最初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到左肺影像完全呈现"白肺"状态,病情进展之快令人震惊——仅用了短短一天时间。当被紧急转诊至浙大四院儿科时,笑笑已经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症状:呼吸频率加快、胸骨上窝凹陷,伴随持续性胸闷胸痛,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90%左右(正常儿童应保持在95%以上)。胸部X光片清晰显示,她的左肺已完全丧失透光性,呈现典型的"白肺"改变。
接诊的浙大四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虞琳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判断笑笑极有可能罹患"塑型性支气管炎"。这种疾病如同呼吸道内的"隐形杀手",其特征是气道内会形成胶冻状黏液栓,形似支气管树状结构。考虑到病情危急,医疗团队当即决定实施支气管镜介入手术。
手术过程中的发现让所有医护人员倒吸冷气:支气管镜刚进入气道,就观察到黏膜呈现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如火山喷发般涌出。更严峻的是,左主支气管及其下属各肺段开口已被坚韧的黏液栓完全封堵,形成"气道铸型"的典型表现。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负压吸引、生理盐水灌洗、异物钳取等组合操作,像疏通堵塞的管道般逐步清理气道。经过近一小时的精密操作,终于成功打通主要呼吸通道,监护仪上逐渐回升的血氧数值印证着手术的成功。
术后第二天,笑笑呼吸频率从每分钟40次降至22次,胸痛症状明显缓解,面色逐渐恢复红润。经过为期两周的精准治疗——包括针对性抗感染、高频雾化祛痰、糖皮质激素抗炎等综合措施,复查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基本吸收,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最终顺利出院。
虞琳医生在病例讨论中详细介绍道:"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儿童期特有的凶险呼吸道急症,好发于2-12岁学龄期儿童。其发病机制与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这些病原体会刺激气道分泌大量黏蛋白,在支气管内形成胶冻样铸型。"她特别强调该病的三大特征:起病隐匿但进展迅猛,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气道阻塞物具有支气管树状形态,取出后可见完整支气管结构;最危险的是会造成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
"这种疾病就像在呼吸道内浇筑水泥,"虞琳医生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黏液栓不仅阻塞气道,还会损伤纤毛上皮,若延误治疗可能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不可逆损伤。"她特别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通过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排除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
医生提醒,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警惕“塑型性支气管炎”,应立即就医,切勿当作普通感冒拖延:孩子感冒咳嗽后出现持续发热、喘息加重、呼吸急促、胸闷胸痛等症状;胸片或CT提示“肺不张”“肺实变”;病情症状在短时间内快速恶化。
在个人防护方面,公众应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习惯。此外,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等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以降低感染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支气管镜手术后的第二天,笑笑的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明显好转。经过精準抗感染、祛痰、抗炎等系列治疗,她逐渐康复,顺利出院。对比治疗前后的胸片,原本完全变白的左肺重新显现出心脏边缘,生命通道被成功打通。专家提醒,当孩子感冒咳嗽后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当作普通感冒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