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双“11”这3种套路千万小心 湖南公安紧急提醒,“双十一”务必提高警惕!
创始人
2025-11-11 18:04:52
0

  双“11”这3种套路千万小心

  【双“11”这3种套路千万小心】11月11日消息,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消费者们也沉浸在购物的热潮中,期待着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骗子的圈套。湖南公安发文提示,双“11”期间,这3种套路千万要小心。“您订购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为您办理退款或重新发货。”这样熟悉的电话或短信,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接到过或者看到过。在双“11”这个购物高峰期,这种看似正常的退款通知,背后却可能隐藏着骗子的阴谋。骗子的手法往往十分狡猾。第一,他们首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的订单详情,这里面包含着商品型号、收货地址等关键信息。当他们拨打消费者电话或者发送短信时,能够精准地报出这些信息,这就很容易让消费者放下戒心。毕竟,在消费者看来,能够如此清楚自己订单情况的人,很可能是正规的商家客服。一旦消费者放松了警惕,骗子就会开始他们的下一步操作。他们通常会以退款需要验证银行卡信息、提供验证码等理由,诱导消费者进行操作。有些消费者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或者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透露给骗子,从而导致自己的银行卡资金被盗刷。

  例如,曾经有一位消费者小李,在双“11”期间购买了一件衣服。几天后,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商家客服的电话,说小李购买的衣服出现了质量问题,可以为他办理退款。小李听到对方能够准确说出自己购买的衣服型号和收货地址,就相信了对方。随后,对方以退款需要验证银行卡为由,让小李提供了一个验证码。小李没有多想就提供了,结果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刷走了数千元。

  第二,如突然收到一条“快递派送失败”、“包裹到站领取”并附有取件码和陌生电话的短信,这可能是骗子的“诱饵”。在双“11”期间,快递业务量巨大,很多消费者都会担心自己的快递出现问题,所以当收到这样的短信时,很容易就会引起关注。骗子的手段通常是先利用消费者对快递的关注心理,诱导消费者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当消费者回拨电话后,骗子并不会直接提及快递的问题,而是转而告知消费者“误开会员要扣费”。这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感到莫名其妙,想要尽快解决这个所谓的“误开会员扣费”问题。而骗子就会以“远程协助取消”为由,让消费者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涉诈木马软件。

  一旦消费者下载并使用了这个软件,骗子就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看到消费者手机上的各种操作,包括输入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这样,骗子就能够轻易地获取消费者的资金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比如,消费者小张在双“11”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他收到了一个自称是快递公司的短信,说他的包裹派送失败,让他回拨电话领取。小张回拨电话后,对方告知他误开了会员要扣费,小张为了取消这个会员,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软件并进行了远程协助。结果,他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了不少。

  第三,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故意发送质量低劣或损坏的商品,这也是骗子在双“11”期间常用的套路之一。在双“11”期间,消费者们都希望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所以当看到一些价格特别低的商品时,很容易就会被吸引。骗子会先以低价销售商品为诱饵,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当消费者收到商品后,会发现商品质量低劣或者已经损坏。当消费者联系客服时,骗子会表现出“良好态度”,以“避免影响商家信誉”等看似合理的理由,借机添加微信拉群发布垫资做任务等刷单信息。

  很多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想着通过刷单等方式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或者获取一些额外的利益。然而,这实际上是骗子设下的另一个陷阱。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消费者不断垫资,最终导致消费者血本无归。

  例如,消费者小王在双“11”期间看到一款电子产品价格非常低,就下单购买了一台。当他收到商品后,发现这台电子产品根本无法正常使用。他联系客服后,客服态度很好,说为了避免影响商家信誉,让小王添加微信,拉他进了一个群。群里开始发布一些刷单任务,小王为了挽回损失,就开始参与刷单。他按照要求垫资刷了几单后,发现不仅没有得到返还的钱,还被骗走了更多的钱。

  双“11”购物狂欢节本应是一个让消费者享受购物乐趣、获得实惠的节日,但骗子的存在却给这个节日蒙上了一层阴影。湖南公安的提醒非常及时和重要,消费者在双“11”期间购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和信息。对于“商品质量问题退款”的情况,如果收到类似通知,消费者不要急于提供个人信息,应该先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渠道联系商家客服,核实订单情况。对于“快递派送失败”的短信,不要轻易回拨陌生电话,要通过正规的快递公司官方渠道查询快递信息。而对于“低价商品重新发货”的情况,要谨慎对待低价商品,不要被低价冲昏头脑,如果收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要通过正规途径解决问题,不要轻易参与刷单等违法活动。

  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只有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才能在双“11”这个购物狂欢节中安全、愉快地购物,避免成为骗子的猎物。希望广大消费者都能度过一个安全、放心的双“1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