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年轻干部不妨“自找苦吃”
【人民日报:年轻干部不妨“自找苦吃”】11月11日消息,人民日报发表一篇名为 #年轻干部不妨“自找苦吃”#的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同志带着乡亲们打坝修田、建沼气池,他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干部成长成熟成才的路上,从没有坦途捷径可走,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爬坡过坎。年轻干部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力强,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趁着年富力强多做一些事、多吃一点苦、多经历些锤炼,有利于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中不断成长成熟成才,加快实现从“入行新手”到“行家里手”的转变。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少数年轻干部成长步伐迟缓,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往往缺乏挺身而出的勇气与担当。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工作态度上拈轻怕重,遇到问题时总爱以“资历尚浅”“经验不足”为借口推脱,对于本应承担的艰苦工作、紧急难题,总是想方设法躲避、推诿。稍遇艰辛便牢骚满腹、抱怨连连,自感吃了大亏。此类干部自以为精明过人,实则是在贪图“安逸”中虚度了光阴,耗尽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与锐气。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自找苦吃”不仅是一种主动的姿态,更离不开组织的精心“搭台”与强力“赋能”。唯有确保吃苦者不受委屈、有为者得到重用,方能为那些乐于吃苦、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提供广阔的舞台与光明的前景。如此,方能激发并引导更多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心甘情愿地成为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以及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扛起重任、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干劲拼劲,创造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找苦吃”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从“实验室”到“羊肚菌田”——湖南那光村的“菌子革命”
2021年春天,湖南农业大学派驻花垣县那光村的90后工作队队长陈默,蹲在泥泞的冬闲田里,捏着从实验室带来的羊肚菌菌种,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要是种不出来,可就成全村笑话了。”那光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年轻人全在外打工,田里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全荒着。陈默带着团队调研了35次,翻烂了10本气象数据本,最终拍板:“就种羊肚菌!不跟粮争地,亩产过万,还保销路!”可村民一听要种“蘑菇”,直摇头:“小陈书记,咱祖祖辈辈种水稻,哪会种这个?”陈默咬咬牙,带着村干部先干。他白天卷着裤腿下地,晚上抱着电脑查资料,手把手教村民搭菌棚、控温湿。第一年,22亩试验田只收了1.2万斤,但算完账,村集体净赚20.6万!村民代昌锋抱着分到的3万块现金,笑得合不拢嘴:“这蘑菇比金子还值钱!”
如今,那光村的羊肚菌成了“网红”。陈默带着村民搞出“十八洞羊肚菌”品牌,抖音直播间里,湖南农大的学生举着菌子喊:“家人们,这菌子炖鸡汤,鲜掉眉毛!”2024年,村集体经济突破35万,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代昌锋的儿子还开了电商公司,专门卖菌子。陈默摸着晒黑的脸打趣:“我这‘菌子书记’,总算没白吃苦!”
案例二:彝家“牛倌”变“网红”——四川雪峰村的“24道拐传奇”
2015年,成都白领立克拢拢揣着全部积蓄回到大凉山,要在海拔1000米的雪峰村养牛。父亲气得直跺脚:“别人往外跑,你倒好,往穷山沟钻!”可立克拢拢盯着村里100亩荒草坡,心里盘算:“这草场,养牛正合适!”创业头年,他修牛圈花光积蓄,只能找小学老师担保贷款30万。老师李世国回忆:“当时觉得他疯了,24岁的小伙子,养牛能成?”没想到,立克拢拢第一年就赚了16万!可更难的还在后头——修路。村道只有3.5米宽,下雨就成泥潭。立克拢拢带着村民,用麻绳拉货车,4.8公里的“24道拐”盘山路,每道弯都刻着他们的血汗。村民吉那不者说:“书记手心拉绳磨出的疤,比路上的石头还多!”路通了,牛多了,立克拢拢又搞出“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退耕还草的790亩地全种上草料,带动42户养牛养羊。2020年,村集体经济从0暴涨到280万!更绝的是,他借着“24道拐”的网红属性,搞起乡村旅游。游客来了,先看牛圈,再爬“24道拐”,最后吃顿牛排宴。村民代青花开了农家乐,一年赚8万,直说:“这路,修得值!”
如今,立克拢拢调任永红乡当乡长,仍天天走村串户。他说:“当年拉车的手,现在要拉乡亲们一起富。这苦,吃得值!”
可见,“自找苦吃”不仅需要年轻干部主动作为,更离不开组织的精心“搭台”与强力“赋能”。组织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坚强后盾,只有确保吃苦者不受委屈、有为者得到重用,才能为年轻干部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光明的前景。当组织为乐于吃苦、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年轻干部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此,方能激发更多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心甘情愿地成为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以及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