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防范!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
【注意防范!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冬春季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公众要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2025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如是说。随着各地陆续换季进入秋冬,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并整体呈现南方高于北方的态势。
国家疾控局 11 月 10 日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疫情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呈现南方高于北方的态势。王大燕研究员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各地陆续换季进入秋冬,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流感病毒预计是今冬明春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 除了流感,其他多种急性呼吸道病原体也有传播风险。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当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令人稍感安心的是,现阶段检出的病原体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第 43 周流感周报显示,在 1593 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 H3N2 流感病毒感染占比已超过 90%。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司长焦振泉在发布会上介绍,为做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疾控部门重点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综合施策,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实施监测预警、重点人群免疫接种、多病同防、疫情处置、医疗救治、宣传动员的综合举措;二是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强化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多渠道监测,开展日监测、周分析和专题评估;三是加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防控,动员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四是强化科普宣教,每周在中国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公布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结果,加强防控知识科普宣传。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随着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关于接种时机,潍坊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姜艳艳表示:“流感疫苗通常接种 2-4 周后,便可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为达到良好预防效果,推荐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若未及时接种,整个流行期内仍可接种。” 优先推荐 60 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6 月龄以上 - 5 岁以下儿童等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此外,医务人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人员等也应优先接种,不仅能够预防自身感染,而且还可以保护身边人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公众应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就医需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潍坊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姜伟洲从中医角度建议:“颈部有风池、风府等容易受风邪侵袭的穴位。出门戴围巾,不仅能保暖,更能直接阻挡‘风邪’从后颈部入侵。” 此外,用热水泡脚,水温以 40℃左右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可以加入几片生姜或艾叶,能更好地温通经络,驱除寒气。
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早期识别有助于尽早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流感起病更快,一般是突然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有明显乏力、肌肉酸痛。普通感冒相较而言起病慢,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 河北邯郸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药师李楠补充道:“感染甲型流感后高热是常态,患者体温基本维持在 39℃以上,而且会持续 3-5 天。而普通感冒的患者很少发烧,就算发烧也大多低于 38℃,1-2 天就能缓解。” 抗病毒治疗关键在时机,在出现症状的 48 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既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又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随着天气转冷,人们在室内活动增多,通风减少,这增加了病毒人际传播的机会。国家疾控局提醒公众,如身边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与其近距离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让我们共同筑牢免疫屏障,平安度过这个流感流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