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曾高考16次 36岁唐尚珺开始直播带货 与两名女校友组成团队,被质疑“高考钉子户”利用流量直播带货?
创始人
2025-11-10 21:05:24
0

  曾高考16次 36岁唐尚珺开始直播带货

  【曾高考16次 36岁唐尚珺开始直播带货】11月9日,高考16次的广西考生唐尚珺宣布组建直播团队,开始直播带货:团队成员为2名女生校友,每个周末都会开直播。 不少网友都在质疑:竟然直接去带货?那么16次高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视频中,他略显局促却坚定地宣布:“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在直播间与大家见面。”这位因16次高考而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广西青年,终于在步入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一年后,踏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从复读教室到大学校园,再到直播间,唐尚珺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普通人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挣扎与突围。唐尚珺的故事始于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小山村。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从小被灌输“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2009年,19岁的他第一次高考仅考出372分,此后便开启了漫长的复读生涯。2016年,他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却因父亲患肺癌需5万元治疗费而放弃;2024年,35岁的他以601分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入学时曾因“是否退学”的念头引发争议。16年间,他多次拒绝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只为心中那个“清华梦”。

  这场漫长的坚持,被外界解读为“执念”或“虚荣”。有人批评他“错把别人的成就当成自己的梦想”,将清华视为获取社会认可的捷径;也有人感叹他“被虚妄的梦想困住手脚”,16年青春换来的,是年龄带来的就业门槛和舆论的质疑。但鲜有人注意到,在复读的岁月里,唐尚珺并非完全封闭于书本。他拍过纪录片《高十》,在抖音拥有近百万粉丝,甚至曾通过广告植入赚取收入。这些尝试,既是他对抗现实压力的方式,也是他探索生存可能的尝试。

  2025年,唐尚珺的直播带货计划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24年入学初期,他便因“每周直播两三次”引发争议。有人质疑他“利用流量变现”,有人担心他“耽误学业”,甚至有室友因他的知名度而选择搬离。面对舆论压力,他曾在直播中坦言:“直播打赏和短视频分成每月仅几千元,最丰收时也不过因接二手手机广告赚近2万元,且数月才一次。”这些收入,既要支付每月600元的校外租房费用,又要补贴78岁母亲的家用和老家老屋的翻新,甚至需维持助学贷款的资格——贷款方曾因他的自媒体收入不稳定而致电核查,生怕他“捞钱”影响资助资格。

  唐尚珺的谨慎,源于多重顾虑。一方面,他就读的师范专业对品行要求极高,商业变现可能影响未来教师职业的口碑;另一方面,他深知流量时代的脆弱性——2024年,他曾因广告植入生硬被网友批评,此后更谨慎对待每一次合作。即便如此,他仍选择在2025年组建团队,尝试直播带货。首选产品是广西特产螺蛳粉和柚子,既为改善经济状况,也为帮助家乡销售。这种选择,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初心的坚守:他始终记得自己“从大山走出来”的使命,希望用流量反哺家乡。

  唐尚珺的直播带货,本质上是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实验。他的经历,撕开了“高考神话”背后的残酷真相:16年复读并未带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反而让他陷入年龄歧视的就业困境;百万粉丝的流量并未转化为稳定收入,反而让他陷入“捞钱”与“清高”的舆论撕裂。他的选择,既非“励志典范”的完美叙事,也非“投机分子”的堕落轨迹,而是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重压时的理性权衡。

  在直播间里,唐尚珺的局促与真诚形成鲜明对比。他不会夸张地推销产品,而是反复强调“质量第一”;他不敢承诺“低价秒杀”,而是坦言“利润微薄”。这种“不专业”的带货风格,反而让他收获了一批理解他的粉丝。有人评论:“他不像商人,更像一个被生活推着走的普通人。”这种评价,或许是对他最真实的注解——他从未想过成为“网红”,只是被时代选中,又被现实逼到墙角,最终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活下去。

  唐尚珺的转型,引发了关于教育、流量与生存的深层讨论。有人批评他“浪费教育资源”,认为16年复读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有人质疑他“消费苦难”,认为直播带货是利用公众同情心变现;更有人担心他“传递错误价值观”,让青少年误以为“走捷径”可以成功。但这些批评,往往忽略了两个关键事实:其一,唐尚珺的复读选择,既是个人执念,也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在“读书改变命运”的单一评价体系下,他只能用最笨拙的方式追求认可;其二,他的直播带货,并非“捞金”,而是生存——当年龄成为就业门槛,当流量成为唯一资源,他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换取生活费。

  更值得反思的是,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唐尚筺的16年高考,虽未换来名校文凭,却让他学会了坚持与抗压;他的直播带货,虽未带来巨额财富,却让他找到了连接家乡与外界的桥梁。这些经历,或许比一张文凭更珍贵。正如他在直播中所说:“我不是为了赚钱而直播,而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证明自己还能创造价值。”

  唐尚珺的直播带货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他需要平衡学业与事业,避免因商业活动影响毕业;需要维护口碑与流量,防止因争议失去观众;更需要面对内心的挣扎——是继续追求“清华梦”,还是接受现实,在信息工程专业深耕?他的选择,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他的故事,已为无数普通人提供了启示: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在流量的浪潮中,保持真诚与底线,比成功更重要。

  2025年的冬天,唐尚珺的直播间依然每周准时开启。镜头前,他不再穿着标志性的黑白装,而是换上了更接地气的卫衣;背景里,广西的螺蛳粉和柚子整齐摆放,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这个36岁的男人,终于在复读教室、大学校园和直播间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不再是被舆论定义的“高考钉子户”,而是一个用直播带货养活自己、反哺家乡的普通人。或许,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没有完美的叙事,只有不断的突围;没有永恒的执念,只有与现实和解的智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