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华提前“解冻”
【刘德华提前“解冻”】2025 年 11 月 9 日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现场。身着白色唐装的刘德华作为压轴嘉宾登场,一曲《中国人》引发全场六万人激昂合唱。此时距离 2026 年春节还有约三个月,远早于以往 12 月启动的 “年末解冻期”,网友戏称刘德华这是 “提前解冻” 了!当《中国人》熟悉的旋律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响起,现场气氛瞬间达到高潮。舞龙舞狮、烟花秀与激昂歌声交织,唯缺一句 “恭喜发财”。这比往常提前约三个月出现的 “刘德华氛围”,让敏锐的网友们立刻想起了那个流传已久的 “解冻梗”。按照网友自发设定的 “解冻进度”,7 月 1 日解冻 50%,12 月后才逐步升至 100%。而这次全运会开幕式距 2026 年春节还有三个月,本该保持 50% 的解冻进度,却因演出引发强烈的年味联想,被调侃进度直接飙到 90%。有网友打趣道:“全运会舞龙舞狮、烟花都齐了,就差华仔说一句‘恭喜发财’,广东人直接提前过年了。”
“刘德华解冻” 这一网络热梗,实则源于其经典贺岁曲《恭喜发财》的季节性播放现象。这首 2005 年在央视春晚首唱的歌曲,二十年来已成为全国商场、超市春节期间的标配背景乐,仿佛被 “封印” 了一整年,只在春节期间 “解冻”,每年 “解冻” 后都会在大街小巷循环播放半个月。在欧美,类似的现象还有玛丽亚・凯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每逢圣诞节就会 “解冻” 播放。《恭喜发财》和 “过年” 反反复复地同时出现,使歌曲变成了条件刺激,一听到这首歌曲,大家就会形成 “要过年了” 的条件反射。
贺岁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从《恭喜恭喜》到《恭喜发财》,这些以当代音乐审美看来略显 “口水” 的歌曲,能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它们抓住了中国人最朴实的愿望。“吉祥话的表达方式,中国式的人情哲理。”《恭喜发财》中 “发财又精彩” 之后落脚到 “礼多人不怪”,一语双关,既是对歌词中 “堆砌” 祝福的 “不怪”,也是对中国式人情的诠释。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 “条件反射” 理论在此得到了完美验证,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贺岁歌响起,正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年味正浓时。
贺岁歌曲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是一门精心设计的学问。商场、超市选择循环播放贺岁歌,能快捷有效地唤醒年味,不仅促进消费,也增加了过年氛围。“听见婚礼进行曲你知道新人即将登场。同理,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贺岁歌响起,回荡在脑海的,也正是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 无怪乎在听歌应用的评论中,大家都留言:“我不该在这里,我应该在超市里。” 更有网友调侃,听到《恭喜发财》后,“感觉自己砂糖橘已经拎了一袋在手上了”。
共庆佳节音乐虽好,也要通过授权才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在其经营场所播放背景音乐,都属于侵害权利人就该作品所享有的表演权。目前,我国已有多起此类侵权案例,这提醒商家们在营造节日氛围的同时,也需注意版权问题,避免陷入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