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头!固体杨枝甘露爆火 有门店芒果卖断货 日销量最高达200份,店员:每天削四五箱芒果!
创始人
2025-11-10 16:04:19
0

  固体杨枝甘露爆火 有门店芒果卖断货

  【固体杨枝甘露爆火 有门店芒果卖断货】11月8日,固体杨枝甘露爆火,“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吧!”“一口下去,芒果的甜、酸奶的酸、西柚的鲜在嘴里炸开,冬天吃冰太上头了!”最近,一款将经典港式甜品杨枝甘露“冻”成固体的创意甜品,以燎原之势席卷各大社交平台与线下门店,成为2025年末最热门的“网红美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9日,小红书上#固体杨枝甘露#话题累计浏览量已突破1000万次,单条点赞量最高的教程笔记收获40万+赞;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更是冲破1.1亿次,超2万条网友自发晒单内容挤上热榜。线下,长沙、杭州、成都等地的甜品店门口,消费者排起长队等待尝鲜——长沙超过60家门店上架该产品,单店日销量最高达200份;杭州某甜品店老板透露,“每天要削四五箱芒果、剥好几箱柚子,削皮削到手酸,家里全是果香”,即便提前预订,仍常有顾客追问“有没有现货”。然而,爆火的背后,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浮现:部分门店的芒果库存告急,甚至出现断货现象。有店主无奈表示:“凯特芒(固体杨枝甘露的核心原料)需求量突然暴增,进货价涨了三成,供货商那边说产地运输受天气影响,暂时补不上货。”这场由一颗芒果引发的“甜品风暴”,正考验着产业链的韧性。

  从奶皮子糖葫芦到固体杨枝甘露,网红美食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但每一次爆火都有其底层逻辑。这款看似简单的“甜品升级版”,究竟戳中了年轻人的哪些需求?固体杨枝甘露的制作被网友戏称为“傻瓜操作”:只需将凯特芒切块做底,涂上厚厚的干噎酸奶(或希腊酸奶),再撒上西柚粒、西米等配料,冷冻片刻即可成型。小红书上,超百万网友收藏了自制教程,评论区挤满“手残党”的成功打卡:“按教程做,10分钟搞定,拍照发朋友圈被夸‘吃商高’!”

  “颜值即正义”同样是关键。芒果的明黄、酸奶的乳白、西柚的粉红,三色搭配天然符合“ins风”审美;而“可以拿在手上吃”的固体形态,既保留了杨枝甘露的夏日清爽感,又适配冬季“反季节吃冰”的仪式感。“冬天嘴巴寂寞,咬一口冰爽的芒果酸奶,比喝奶茶健康多了!”95后消费者小林的分享,道出了众多年轻人的心声。

  传统杨枝甘露含糖量高,一杯热量约300大卡,让许多健身党望而却步。而固体版用芒果的天然甜味替代蔗糖,干噎酸奶富含蛋白质,西柚则是低卡高纤维的代表。“吃一口既能满足甜食欲,又不用担心长胖,简直是‘健康焦虑’人群的救星。”营养师李薇分析,这种“轻负担”的饮食需求,正是固体杨枝甘露走红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关注固体杨枝甘露的消费者中,超60%为18-30岁的年轻女性,她们更愿意为“好吃不胖”的食品买单。杭州某甜品店老板透露:“很多顾客点单时会问‘酸奶能不能换成低脂的’‘西柚能不能多加点’,健康需求越来越细化。”

  冬天吃冰本是“反常识”行为,却因固体杨枝甘露变成了“社交货币”。网友调侃:“别人冬天吃火锅,我冬天啃芒果冰,朋友圈点赞量直接翻倍!”这种“季节反差感”自带话题度——小红书上,#冬天第一口固体杨枝甘露#话题下,超5万条笔记分享“打卡攻略”,有人搭配热红酒,有人配咖啡,创意吃法层出不穷。

  在长沙、杭州等地,固体杨枝甘露已成为甜品店的“引流神器”。长沙某水果店店主表示:“上架一周,销量直接冲到门店第一,月销破400份,比之前的奶皮子糖葫芦还火。”杭州一家夜市摊位日均销量达100单,店主大婷婷不得不采取“线上预订+线下自提”模式:“周末夜市客流量大,提前准备的现货还是不够,常有顾客排队半小时还买不到。”更夸张的是,部分网红甜品店推出“限量款”——比如在固体杨枝甘露上加草莓啵啵、可可榛果碎等配料,定价40-66元/份,即便价格翻倍,仍被抢购一空。“贵一点没关系,关键是原料够新鲜,芒果要选凯特芒,酸奶得是浓稠的干噎款,不然口感差远了。”消费者王女士坦言。

  固体杨枝甘露的核心原料是凯特芒——这种产自海南、广西的芒果,以果肉厚实、甜度高著称,是制作“芒果块”口感的关键。然而,随着全国门店订单量暴增,芒果供应压力骤增。“正常情况下,凯特芒的产地供应能持续到次年1月,价格也相对稳定。”广西某水果批发商透露,“但最近半个月,全国甜品店的集中采购导致需求激增,加上部分地区运输受阻(如南方阴雨天气影响物流),部分门店出现断货。”有店主算了一笔账:一个凯特芒均价8-15元,搭配西柚、酸奶等配料,单份成本约10-15元,但售价普遍在20-40元,利润率本就不高,如今芒果涨价,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断货’更多是短期现象。凯特芒的产地库存能支撑到1月,运输问题缓解后,供应会逐步恢复。部分商家借机涨价,反而可能流失顾客。”

  从奶皮子糖葫芦到玉米蛋挞,再到如今的固体杨枝甘露,网红美食的生命周期往往短暂——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那么,固体杨枝甘露会是例外吗?“一开始觉得新鲜,连续吃了三天就腻了。”消费者张先生表示,“固体杨枝甘露的口感其实就是芒果+酸奶+西柚的组合,自己在家做成本更低。”小红书上有网友算账:“自制一份成本不到8元,店里卖20多元,性价比不高。”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部分商家开始聚焦“长期主义”。长沙某甜品店推出“会员定制款”——根据顾客口味调整酸奶浓度、芒果品种(如用更香甜的贵妃芒);杭州某连锁品牌则将固体杨枝甘露与自家爆款蛋糕捆绑销售,提升复购率。“单纯靠流量走不远,最终留住顾客的还是品质。”店主阿东说。

  为应对供应链压力,部分生鲜电商平台(如盒马、叮咚)已上线“固体杨枝甘露原料包”,将芒果、酸奶、西柚等配料一站式配齐;海南、广西的芒果种植基地也在与甜品店对接,通过冷链物流缩短运输时间。“未来,如果能实现原料标准化、供应链稳定化,固体杨枝甘露或许能从‘网红’变成‘长红’。”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

  固体杨枝甘露的爆火,表面看是一款甜品的走红,实则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消费新需求——既要“颜值在线”“健康低卡”,又要“仪式感拉满”“社交属性强”。而门店的芒果断货、排队热潮,既是流量的红利,也是对产业链的考验。或许,固体杨枝甘露不会永远占据热搜,但它已经证明:当传统美食遇上创新思维,当消费者需求被精准捕捉,一颗普通的芒果也能掀起一场“甜蜜革命”。至于它能火多久?答案藏在每一家门店的原料库里,也藏在消费者下一次的选择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